2006年3月底的一天,33岁的邹方明突然接到姐姐从内蒙古打来的电话,说父亲肝癌再一次复发且位置非常不好,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只有3―6个月的时间。医生建议,要想延长生命,最好做肝移植。
父亲邹志庚59岁,是内蒙古赤峰市检察院的干部。2002年6月体检时发现了肝脏病变,很快邹志庚便被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确诊为肝癌。经治疗效果还不错,但一年半后,肝脏其他部位又发现癌细胞,做了切除术。此次父亲的病进一步恶化,怕是凶多吉少。邹方明的心一下子落到了谷底。
深思熟虑后决定献肝救父
邹方明是家中的顶梁柱,在老家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姐姐。他和妻子刚刚在北京定居,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着实令他措手不及。
邹方明首先查询了相关的专用医疗网站,又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全国知名的各大肝病医院。与此同时,他更是没有放过北京的任何一家可以做肝移植的医院。
北京市人民医院肝胆科的朱继业副主任接待过无数的病人及家属,可他对与邹方明的第一次见面却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4月上旬的一天,一个高大儒雅的小伙子匆匆来到他的诊室,对他说:“医生,我是为父亲咨询肝移植情况的,这是我父亲的CT片,根据他的情况,医院是否有合适的肝源,费用是多少,另外活体移植是否比遗体移植效果更好?”一连串的问题,让朱继业觉得眼前的这个青年很专业,他仔细回答了他的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实要马上进行肝移植,但医院目前尚无与之匹配的肝源。如果需要手术等,费用大约是30万元。一般情况下活体肝移植比遗体肝移植效果要好一些,但供体需要亲属提供,而且也要与受体绝对匹配才行。”
4月初,邹志庚在妻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北京,他们带来了十几万元积蓄。加上邹方明所有的积蓄十几万元,终于凑足了30万元。一家人孤注一掷,准备做最后一搏。
4月10日,邹方明几乎是同时接到了两家医院的通知,告之肝源已经找到。
邹方明火速赶往第一家医院,发现供体的血型为A型,与父亲的AB血型不相符。邹方明向医生咨询得知,同血型的人相互移植为最佳方案,但医生劝道:“现在肝源十分紧张,能找到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况且术后效果如何、能维持多久谁也说不好。”邹方明犹豫了,他固执地认为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最终谢绝了院方的好心。邹方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第二家医院,但他发现该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无法令人十分满意,实在不放心把父亲交给这样的医院,考虑再三还是决意放弃。
邹方明的决定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能找到肝源已实属不易,为什么还要轻易放弃?”邹方明坚定地回答:“要做就做到最好,不是挖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不是希望父亲的病暂时好转,而是彻底治愈。”
4月20日,经过慎重考虑,邹志庚入住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此时邹志庚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越来越消瘦,常常恶心、呕吐、腹泻,各项生命体征也大不如前,并伴有肝区疼痛和低热……看着父亲日益衰弱,邹方明心如刀割,父亲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情况危在旦夕,绝对不能再拖下去了。
深夜,邹方明辗转反侧,养儿方知父母恩,已经做了父亲的邹方明深深感悟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情。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像自己爱儿子一样爱着自己,那个人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多少无言的关爱与扶持!那个人就是他至亲至爱的父亲。而今父亲危在旦夕,自己怎么能够袖手旁观?“我要为父亲献肝,我要用我的肝脏挽救父亲垂危的生命,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邹方明暗下决心。
其实早在半年前,当父亲肝癌开始恶化的时候,这个大胆的设想就开始撞击邹方明的心扉。从那时起,邹方明就开始戒烟限酒。而今,这个想法已经成竹在胸而且不可抑制!
邹志庚的主治医生后来也成了邹方明主治医生的黄磊博士,得知邹方明要为父亲做活体肝移植时,看惯了生离死别的他不禁感慨万千。他把邹方明请到办公室,郑重地说:“作为同龄人,我非常钦佩你的义举。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也有责任如实地把活体肝移植的风险告知患者……”
活体肝移植的风险是200%,因为有可能供体死掉了而受体也没救活,两败俱伤,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其次,中国活体肝移植到目前为止只有五六十例,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给子女移植,孩子的肝脏小,常常是切一小半给受体即可。而邹父的体重是70公斤,按1%计算,邹方明至少要割下700~800克的肝脏给父亲,这将占到他肝脏的3/5以上,这就意味着邹方明要承担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险。
邹方明镇定自若地听着,他深深理解黄磊大夫的用心和责任,但是他决心已定,为了父亲,他甘愿铤而走险,哪怕九死一生也在所不惜。
4月29日,邹方明身体的各项检查出来了,血象、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CT、核磁共振等各项指标均正常,具备手术的一切条件。4月30日,邹方明决定将自己的抉择首先告诉妻子。
用执著做通家人思想工作
可是,邹方明刚刚把肝移植的想法说出来,即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你想过没有,万一你死了或成了植物人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这个家需要你!我不能没有你!我们的儿子才两岁啊!”“现在已经不允许我们再犹豫了。如果发生了意外那就算我倒霉,认命了。我们已别无选择!”
知夫莫若妻,邹方明认准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她深爱着这个伟岸坚强的男人,每一个人生的重要决定,她都无怨无悔地遵从邹方明的意愿。最后,她轻轻告诉邹方明:“我支持你!我永远都支持你!只是,我好怕……”
当母亲听说儿子要献出自己多半个肝脏的时候,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边是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一边是视为生命支柱的儿子,她不能丢了丈夫又搭上儿子,那是她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
但母亲从心底里是相信儿子的,儿子是一个非常有主见、一个果敢干练的男人,他绝不是一时的鲁莽与冲动。
5月6日上午9时,邹方明来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半倚在床上,招呼邹方明坐下。“爸,明天由我给您献肝!”邹方明强作镇定。“什么?”邹志庚怔在那里,“不行!绝对不行!这手术我不做了!”说着邹志庚一把拔掉输液的针头,“我要回老家,现在就走!”说着便起身收拾东西。邹方明一下子急了:“爸,手术已经准备就绪,是全院最好的医生和设备。”“我怎么能够用你的肝呀,这简直就是杀了你啊,我老了无所谓,可是你还年轻啊!”邹志庚声嘶力竭地对着儿子嚷。“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用不了一年我的肝就会长成现在的样子。”邹方明一下子跪倒在父亲面前,泪流满面,“爸,我们就是为了不让你死。好日子刚刚开始,您还没有享着儿子的福呢!”邹志庚泣不成声地说:“好孩子,爸知道你孝顺,可你是在用自己的命来换爸爸的命啊!”邹方明坚定地说:“爸,不是一命抵一命,是用一条命来换两条命,是在挽救全家人的命!”
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后,邹方明和妻子来到医生值班室,邹方明在父亲的手术单上、妻子在邹方明的手术单上郑重地签上了各自的名字。
手术成功,孝心感动天地
5月7日早晨8点30分,邹方明被推进手术室,他伸出右手向家人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他相信只要有爱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9点钟,父子俩的手术同时开始。这是一个漫长的手术,人民医院配备了最好的设备和医生。预计邹方明的手术要做5―6小时,可结果做了11个小时,而父亲邹志庚的手术一直持续了14个小时。
5月8日凌晨,邹方明3/5的肝脏成功地移植给父亲邹志庚。至此,全国第一例由晚辈为长辈的活体肝移植宣告成功!
邹方明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父亲怎么样了?”尽管他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的都是父亲平安的好消息,他仍然十分担心,他怕这是人们善意的谎言。直到下午,邹方明被从重症监护室推到普通病房的时候,医护人员特意让邹方明去看了一眼父亲,“爸,您挺好的吧?我回病房了!”父亲回应了一声:“放心吧,我也挺好的!”父亲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喜悦,一刹那,邹方明感到莫大的欣慰,泪水一下子充满了他的眼眶。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天地有情,成全了邹方明的拳拳赤子之心!
5月15日,拔掉了各种管子,邹方明终于可以下床了。他来到重症监护室父亲的病床前,父亲拉着儿子的手,禁不住老泪纵横。“儿啊,爸爸对不起你!”“爸,您一定要好好活着,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父子俩的手久久地、久久地握在一起,父子之间的交流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而今,邹氏父子恢复得都非常好。邹方明早已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的身体依然非常健壮,眉宇间透着睿智、干练以及经历过痛苦历练的坚定与从容。邹方明说:“经历过这一场生死考验,全家人更加团结,对亲情的理解也更加深切了。痛苦本身就是财富,这么大的坎儿都走过来了,还怕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