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一些孩子是因为下肢关节疼痛而就诊,间歇性发作,多在夜间明显,这种孩子生长期较快,有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喜欢吃甜食,在临床上这条的孩子并不少,有家长问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小儿在生长发育时期可能发作间歇性的下肢疼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叫做“小儿生长痛”,多见于4-12岁的儿童。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小儿发育时期下肢骨骼生长迅速,而关节囊、肌腱、韧带及周围神经纤维组织等生长的速度一下子跟不上,导致骨骼会拉扯着周围组织,从而出现疼痛。2、小儿大多活泼好动,使得体内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较旺盛,容易造成某些代谢产物(乳酸等)聚集在组织间,当刺激到神经末梢时,就会出现肌肉疼痛。
临床表现:
疼痛多发生在膝关节、大腿、小腿及腹股沟部,常常间歇性地发作,发作时持续时间多在10分钟~1小时左右,但不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疼痛一般在下午或晚上发作,尤其在小儿白天活动过多后,晚上就容易出现疼痛。所以,常常听到小儿在刚上床时诉说腿部疼痛不适,闹着要家长捶捶腿才能入睡。等睡过一觉之后,第二天早晨醒来时,疼痛就完全消失了,小儿又一切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
小儿生长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消失,家长不用太担心。但当孩子发生腿痛时,家长也不要一律自认为是生长痛。有些严重的疾病,在发病初期也可出现下肢疼痛,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特别注意区别以下疾病――1、化脓性关节炎 小儿也可出现膝关节处疼痛,但疼痛很剧烈,关节处常出现红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关节活动受限。患儿一般起病急,会出现高热、畏寒等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患儿一般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头痛、高热、伴寒战等;关节呈持续性的疼痛,关节活动有障碍。
3、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疼痛多数为游走性的,以膝、踝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疼痛不会自行消退,需要经消炎、退热、抗风湿等治疗一周左右后,关节痛才可消失。
治疗:
小儿生长痛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给予充足的休息。父母应注意,不要勉强孩子参加太多的运动;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给孩子泡泡脚,做做适当的腿部按摩,还可服用适量的维生素C。经过适当的休息、按摩等对症治疗,小儿生长痛就不会再发作,且不会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生长发育时期,小儿常常会缺钙和锌,虽然这不是造成生长痛的主要原因,但往往会加重疼痛。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小儿应注意补充钙和锌,可多吃些含钙和锌较多的食物,如:虾皮、贝类、绿色蔬菜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