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左右的儿童,在最后一颗乳牙的后面开始长出第一颗大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龄牙”。“六龄牙”是恒牙中最重要的牙齿,这与其特殊的形态、所处位置及举足轻重的功能有关。
“六龄牙”对于保护上、下颌的位置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婴儿出生后“六龄牙”即开始钙化,
5岁半至7岁开始长出,在它的前后相继萌出的恒牙都是根据它的位置依次排列的。所以,“六龄牙”对于保护上、下颌的关系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六龄牙”居于颌骨中间,与面部关系位置较恒定,临床上把它作为咬合的标志。若“六龄牙”位置不正常或早失。则不能保证颌骨的正常发育,使颌骨的形态与牙齿的位置随之失常。
“六龄牙”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中坚力量”。 “六龄牙”是恒牙列中最强壮的多根牙,牙冠最大,咀嚼面积最宽,承担的咬合力和咀嚼功能较其他恒牙都大。
“六龄牙”是诊断牙齿畸形的依据。儿童在3岁时,“六龄牙”已位于颧嵴之后,第一乳磨牙位于颧嵴之下。随年龄的增长,“六龄牙”随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逐渐前移。至18岁前后,移至颧嵴之下,并终身保持而无明显变化。所以,常以“六龄牙”与颧嵴这一位置关系作为诊断牙颌畸形的一个依据。
然而,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作为最早萌出的恒牙――“六龄牙”是最容易患病的牙齿。在儿童阶段其龋病发生率较其他恒牙均高,成年人“六龄牙”的龋齿发病率也是占第一位的。可惜的是,许多家长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在“六龄牙”发生了龋病后错把它当成乳牙龋坏,并错误地认为,乳牙早晚是要换的,无关紧要,寄希望于有完美的恒牙长出以代替,因而任其龋病发展,最终龋坏严重,甚至被拔除。六龄牙如果严重破坏甚至缺失,儿童的咀嚼功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牙齿排列不齐、面部发育不对称等疾病。因此,必须全力保护好儿童的“六龄牙”。
首先,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逐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其次,及时进行窝沟封闭。由口腔医生对那些窝沟较多较深的牙齿进行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再次,选择对牙齿有益的食品,少吃对牙齿有害的食品。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通过咀嚼可以对牙齿产生一定的自我清洁作用,减少龋齿的发生。对牙齿有害的食品主要是黏性含糖食品,当进食这些食品后,残留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上,口腔里的致龋细菌利用这些食物代谢产生有机酸,有机酸长期作用于牙齿,最终使牙齿脱钙软化而形成龋齿。
最后,要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儿童在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要定期请口腔科医生检查,每半年一次,可早期发现龋齿,早期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得到有关口腔健康方面的指导,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饮食指导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