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撞击症的患者通常会去骨科诊治,骨科通常先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效果不佳则选择局部封闭治疗,依然无效则会建议关节镜手术清理。这些都是治疗肩峰撞击症的有效手段,但还是有一些患者尤其是那些酷爱运动、喜欢健身的年轻人依然会出现症状复发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在治疗时忽略了肌肉失衡的原因。
康复医学科在诊治肩峰撞击症的时候,不仅关注肩峰下结构(滑囊、冈上肌肌腱)发生的病理变化:滑囊炎症、肌腱发炎(见图1),更注重从生物力学角度去探析肩峰撞击症的发病机制,从而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手段。
图1:肩峰撞击症的病变部位
我们认为大部分肩峰撞击症的患者,存在肌肉不平衡情况。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手臂上举至最高点出现肩部疼痛。这主要是因为上举动作的时候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变窄,肱骨头撞击到肩峰下的结构(滑囊、冈上肌肌腱),反复撞击造成滑囊发炎,进一步进展可以使得冈上肌肌腱产生炎症(如图1)。
在患者上举的过程中,有两组肌肉分别对肱骨头产生上提和下拉的作用(见图2、图3)。上提肱骨头的肌肉是三角肌、冈上肌,下拉肱骨头的肌肉是冈下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如图2)。酷爱运动和健身的朋友往往比较少练习下拉肱骨头的这些小肌肉,从而造成这两组肌肉的失衡,肱骨头过度上提从而撞击其上方的肩峰,造成夹在中间的滑囊和冈上肌发炎。
除了肱骨头过度上移,造成肩峰下间隙变窄之外,另一个方面肩胛骨在上举的过程中位置异常也会导致肩峰过度下降,同样会造成撞击,这一点常常被临床医师所忽略。姿势评估和动作分析恰是康复科的专业特长。如图所示,患者左侧肩胛骨在手臂静止摆放在体侧和上举的过程中都显示出跟健侧(右侧)不一样的位置。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不足,尤其前锯肌(如图5)。
图2:肩袖小肌群: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
图3:粗大的三角肌
图4:手臂上举过程中左侧肩胛骨异常位置
图5:前锯肌
分析完上述机制,我们不难制定出如下3步治疗措施:
1:针对发炎的组织使用传统理疗消炎镇痛,常用的有微波、激光。其效果优于口服消炎镇痛药,不仅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而且针对发炎组织直接照射更高效。
2:使用关节松动术增加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空间,减少撞击,主要牵张肩关节下方关节囊
3.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肌肉练习,要加强下拉肱骨头的肌肉的练习和/或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力量,使得上肢在上举的过程中,肱骨头被下拉肌群拽着不产生过多的上移去撞击上方的肩峰。
通过这样的治疗,不仅缓解了症状,患者还学会了正确的肌肉练习方法,有效的避免了症状复发,安全地重返运动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