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细菌性阴道病除导致阴道炎症外,还可引起其他不良结局,如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非孕妇女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感染。
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分泌物呈鱼腥臭味,是由于厌氧菌繁殖的同时,可产生氨类物质所致,妇检见阴道黏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粘附于阴道壁,但黏度很低,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
临床诊断标准为阴道分泌物特性,线索细胞阳性,ph值超过4.5,胺臭味试验阳性4项中符合3项。
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由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抑制氧菌生长,不影响乳杆菌生长,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但对支原体效果差。本病虽与多个性伴侣有关,但对性伴侣给予治疗并未改善治疗效果及降低其复发,因此性伴侣不需常规治疗。
治疗后无症状者不需常规随访,对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需要随访治疗效果,细菌性阴道病复发较常见,对症状持续或症状重复出现者,患者需复诊接受治疗,可选择与初次治疗不同的抗厌氧菌药物,也可加用阴道乳杆菌制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