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肝炎大国,由肝炎导致的肝硬化继而发展成的肝癌,占我国癌症发病率第三位;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加上肝脏位置深藏在肋弓下,发现时多数已经属于中晚期,因此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是我国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肝癌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肝移植及化疗等,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手术切除。研究表明,完整切除肿瘤所在肝段或肝叶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目前就单纯肝切除手术来讲,技术已经极为成熟,术后并发症较少。但现在我国就诊的肝癌患者中,由于就诊时间较晚,只有15%-25%可手术切除。
影响手术切除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预留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 FLR)。预留剩余肝体积(FLR)是指切除肿瘤所在肝叶后剩余的那部分肝脏体积。对于正常肝脏,必须保持FLR>25%,才能满足机体需要;在肝硬化的患者中,FLR至少要求高于40%。小于这个数值的病人做手术,术后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小肝综合症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由于我国是个乙肝大国,90%的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80%以上都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这对预留剩余肝体积(FLR)有更高要求。目前临床上有大约10-30%的病人是因为预留剩余肝体积(FLR)不足而被迫放弃手术的。预留剩余肝体积(FLR)不足成为限制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的关键,也是目前肝癌治疗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如何快速有效的促进预留剩余肝体积的增长呢?我们知道,肝脏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传统理论认为,一小瓣肝脏在体内长大50%需要6月或更久的时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不断有学者试验新的促进肝再生的方法,例如门静脉栓塞(PVE)、门静脉结扎(PVL)等,但是这些方法均无法达到快速、有效的促进剩余肝组织(FLR)再生的目的,往往在等待期内,患者已由于肿瘤的增大、转移而彻底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
2012年德国医生Schnitzbauer等首先报道了一项手术,之后Santibanes和Clavien等将这种新的术式正式命名为:联合肝脏隔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简单讲,该项手术主要包括两大步骤。第一步,行患侧门静脉结扎+原位肝离断术。
通过结扎患侧门静脉分支,阻断肿瘤血液供应,再彻底将肝脏左右叶劈开,隔断肿瘤侧肝叶和健侧肝叶间血流交通,完成一期手术。由于大量的血流及营养因子进入预留侧肝组织内,可快速诱导剩余肝组织增生。第二步,术后1~3 周行CT检查了解剩余肝组织增生情况,计算预留剩余肝体积(FLR),达到目标值后择期完成根治性肝癌切除术。该手术可快速诱导剩余肝组织增生,大约在1-4周左右时间可使肝体积增加 60-90%。
这项手术的创新性及科学性在于:
①在结扎患侧肝脏的门静脉后,再原位离断病-健侧间的肝实质,可以引起患侧肝脏门静脉血流的丧失进而导致患侧肝叶萎缩,健侧肝脏由于大量的血液供应、营养因子的重新分配而成倍增大。
②由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肝叶间灌注持续存在被肝实质的离段所阻止,接近完全离段肝实质,可获得较高的剩余肝组织增生率。
③由于结扎了门静脉,可隔断肿瘤经门静脉转移这一途径;离断了肝实质,可隔断肿瘤经肝实质转移这一途径。
④由于患侧肝脏暂时不切除,仍保留有肝动脉及肝静脉的血流,该部分肝脏亦不会坏死,能在过渡期内维持一定的生理功能,以满足机体需要。
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缺点和优点总是相伴存在。ALPPS术式也一样。这一创新术式能快速而高效的促进预留剩余肝体积(FLR)增生,为很多本来已经失去手术切除可能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创造了根治机会。但是,此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患者短期内面临两次手术打击,故风险较高。
回顾文献,目前国内外关于ALPPS的文献报道较少,最大宗病例仅为48例。ALPPS的并发症发生率达16-64%,手术死亡率高达12%-23%。胆漏是肝切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会引起腹腔感染。特别是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感染往往是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的一大主因。文献报道中感染亦为其主要死因。我科近期已完成7例ALPPS手术,其中死亡1例(14%),死因亦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肝功能衰竭。而其他3例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腹腔感染。
与此同时,医学专家也在做一些努力和尝试,在保留ALPPS高效快速增长预留剩余肝体积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如有的学者尝试在一期手术中,常规放置胆道减压引流管,以预防胆漏继发腹腔感染的发生。有的学者尝试在腹腔镜下进行一期手术,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创伤、促进术后恢复;还有的学者主张使用绕肝止血带代替肝实质离断,可有效减少手术引起的出血量,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展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目前已完成4500余例,在临床实践及理论创新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射频消融技术作为小肝癌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而利用RFA独特的热封闭效应(可对直径5mm以下的血管完全封闭)可作为肝切除术的辅助手段,即先在肿瘤周围用RFA技术建立一条无血带,再切除肿瘤。
我们目前已开展RFA辅助肝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变的肝癌300余例,具有手术快速、简便、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我科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性的将射频消融技术(RFA)和ALPPS结合在一起,利用射频消融技术替代肝实质离断方法,同样在病-健侧肝实质之间建立一条完全的无血带,又避免肝脏断面的形成,减少了胆漏和出血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我们将这项新技术命名为 “射频辅助肝脏隔断联合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Radio-frequency Assisted Liver Partition with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RALPPS)。
改进后的RALPPS PPS术式具有以下优点:
避免肝脏创面,降低胆漏及感染的术式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肝脏创面,降低胆漏及感染的发生率。最为重要的是,本术式一期手术中,肝脏无任何创面,彻底杜绝了胆漏,有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为二期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经典ALPPS术式所不能比拟的。
2、实施方便,费时少,效果可靠。结合“绕肝提拉法”,可有效的在病-健侧肝脏之间建立一条完全的无血带。一期手术时间可控制在1.5-3小时内,而经典的ALPPS一期手术时间约4-6小时甚至更长。本术式能够极大的减少手术及麻醉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3、变复杂为简单,降低技术难度,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安全性。经典ALPPS术式是建立在前入路肝切除技术基础上。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肝静脉出血的控制是一大难题,要求医生具备极为精湛的肝脏外科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稍有不慎,即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本术式仅需要在肝组织内插入射频针即可达到建立缺血带的目的,在射频凝固的过程中,出血量仅5-10ml,极大的减少了手术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