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主要好发于成年男性,是泌尿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我国城市医院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的25%~30%,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普遍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而是表现为以排尿异常及慢性盆腔疼痛为主,往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或附睾炎同时并发或伴有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类综合征。现将近年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1、病因
1.1 前列腺长期充血因素 前列腺内外被膜之间有丰富的静脉丛,长期物理损伤及不良刺激如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会造成前列腺的损伤、充血、出血、水肿甚至坏死,使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病原体感染,或使原有的炎症反应加重。
1.2 病原体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其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菌属、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也可由淋球菌感染,主要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尽管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常规细菌培养是阴性,但目前认为,仍有相当多的患者由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厌氧菌等所致。
1.3 尿中化学成分刺激 由于前列腺外周区域的腺管粗且侧对着尿流方向,甚至以直角进入尿道,这一解剖学特征是发生尿液返流的基础。尿液通过前列腺腺管返流入前列腺,尿液中大量化学物质,如尿酸等,进入前列腺后引起前列腺化学性炎症,产生腰骶、下腹及会阴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而这些疼痛症状会引起盆底肌肉痉挛,加重前列腺内尿液返流,形成恶性循环。返流同时也易将病原体带入前列腺内,继发细菌性前列腺炎。
1.4 自身免疫反应 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酸性磷酸酶(PAP)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Shortliffe[6]用固相放免分析法测定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gA、IgG以及总含量,发现IgA、Ig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人类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极有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2、诊断
2.1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
(1)疼痛:后尿道可有烧灼感、蚁行感,会阴部、肛门部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腹股沟、耻骨上区、阴茎、睾丸等,偶可向腹部放射。
(2)泌尿系症状:炎症累及尿道,病人可有轻度尿频、尿急、尿痛,个别病人尚可出现终末血尿,清晨排尿之前或大便时尿道口可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出。
(3)性功能障碍:可有性欲减退、阳萎、早泄、射精痛、遗精次数增多等,个别病人有血精或因输精管道炎症而使精子活动力减退,导致不育。
(4)神经衰弱症状:由于病人对本病缺乏正确理解或久治不愈,可有心情忧郁、乏力、失眠等。
(5)继发症状:由于细菌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可出现结膜炎、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等。
2.2 前列腺液检查 正常的前列腺液(EPS)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小体,而白细胞数目少于10个/Hp。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EPS中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每高倍视野50%以下或极少)。
2.3 细菌学检查 尿四杯定位细菌培养试验被认为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即收集初段尿(vb1)5~10mL、中段尿(vb2)20~30mL、前列腺液及前列腺液后的初段尿(vb3),4个标本分别作细菌定量培养,比较其结果,如前列腺液和vb3明显多于vb1及vb2,可诊断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2.4 尿流率测定 在CP病人中特别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和前列腺痛(Pdy)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尿道阻力升高,尿道最大关闭压高,最大尿流率降低,平均排尿时间延长。Mehik采用Stryker压力检测器对CNBP和Pdy病人前列腺组织内压进行了测定,与BPH组相比其CNBP和Pdy病人的腺体组织内压显著高于BPH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