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简介
脑垂体瘤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高,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临床表现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垂体瘤中约40%为无分泌功能垂体瘤,仅产生肿瘤压迫症状。60%为功能性垂体瘤,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不同种类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微腺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表现为巨人症。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容易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
(2)催乳素细胞腺瘤:
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
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
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
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7)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
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8)恶性垂体瘤:
病史短,病情进展快,不只是肿瘤长大压迫垂体组织,并且向四周侵犯,致鞍底骨质破坏或浸入海绵窦,引起动眼神经麻痹或外展神经麻痹。有时肿瘤穿破鞍底长至蝶窦内,短时期内神经症状暂不明显。
2、视力视野障碍:
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3、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
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辅助检查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脑垂体瘤
应该是出现相关症状后引起重视,比如做一个CT检查一下,然后经过更详细的核磁共振检查,就可以明确。一般来说内分泌明显改变后经过治疗无效的,或者是出现了头疼、视力障碍、内分泌任何一种都应该考虑到,如果同时出现就应该及时去检查。垂体瘤一般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因为女性一生中激素变化比较多,波动大。
1、内分泌学检查:
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放射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检查是诊断垂体瘤的最佳方法,对于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可以行头颅增强CT进行诊断。
3、眼科检查:
对于有垂体瘤的患者,还应检查视力、视野、眼底、眼球活动情况,以判断肿瘤对视神经、视交叉及海绵窦的影响程度。
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鼻蝶窦手术治疗。目前绝大部分垂体瘤均可经鼻手术,其中经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垂体瘤已经是目前的主流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手术全切率高等优点。
2、药物治疗:
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病理性溢乳,目前推荐作为一般泌乳素腺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对于生长激素腺瘤,生长抑素类似物已经用于生长激素的围手术期治疗,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3、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用于微小的无功能腺瘤及手术后残存肿瘤的治疗,但起效慢,且容易导致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