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蛇类2700余种,毒蛇约600,我国50种。我国常见的毒蛇主要有约10余种,包括五步蛇、螃蛇、烙铁头、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海蛇、长吻海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我国以南方农村和沿海地区多见,大多发生在户外活动时,4一10月多发,咬伤部位以四肢多见。我国每年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次,其中73%为中青年,蛇伤死亡率为5%一10%。
毒蛇口内有毒腺,由排毒管与毒牙的基部牙鞘相连。毒腺分泌的毒液由毒牙注人体内,沿淋巴管向心性进人血液,之后流向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这一过程约需要30 min。个别患者直接注人血管内,出现全身症状极快。蛇毒在体内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及机体免疫功能参与破坏毒素,肝脏在解毒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约只有1/3的蛇毒由肾脏排出。
临床特点
1、神经毒所致临床表现:常见于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蝮蛇、海蛇等咬伤。
局部表现: 局部伤口反应较轻,轻度麻木感,无渗出液,不红不肿,无疼痛感。
全身表现: 骨骼肌呈弛缓性瘫痪,首先头颈部、眼肌受损,呈现眼睑下垂,也可出现复视,面肌受损,表现张口与吞咽困难、牙关紧闭,进而呼吸肌受损,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中毒者觉头晕、嗜睡、流涎、恶心、呕吐、听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失禁,严重者有四肢抽搐、疼痛等全身异常的感受,危重者呈昏迷表现。主要死因:呼吸衰竭,但幸存者常无后遗症。
2、血液毒所致临床表现:常见于蝰蛇、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眼镜蛇等咬伤。
局部表现:严重肿胀,向近心端扩散,呈现皮肤红斑、水疱、血疱,有组织坏死和出血,伤口剧痛,可伴附近区域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淋巴结肿痛。
全身表现: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全身广泛皮肤出血斑、鼻出血、齿眼渗血等。内脏出血表现为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女性阴道流血等。也可能发生溶血性黄疽及血红蛋白尿,以上因素可导致休克,乃至全身各主要脏器受损,例如:血栓形成者容易发生肺栓塞,肝脏脂肪变致肝功能异常,心脏脂肪变并出血,心肌断裂、间质水肿,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肾脏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主要死因:脏器出血,循环衰竭。幸存者常有局部及相关系统的后遗症。
3、混合毒素损伤: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咬伤常可同时出现神经毒、血循毒的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局部与全身症状均较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