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疼”是指余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吴浩
对于术后疼痛,大部分医生和患者还存在“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要抱怨……”“只有重度疼痛才需要处理……”等观念,目前国际上这这些观念及根据这些观念制定的方案已经明显落伍,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术后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常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因此,为手术期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颈椎病患者较多采用经前路手术,手术切开小,出血少,直接和充分的减压等特点。前路手术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为两种,一种是术后的急性疼痛,由于软组织的损伤,过度牵拉造成,但鉴于前路手术从气管、食道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进入,暴露椎体前方,不同于后路手术需要过多分离肌肉,因此,手术本身带来的疼痛较低。目前认为急性术后疼痛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其主要的神经机制是外周和中枢敏化的产生,而炎性反应在痛觉敏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学者提出预防性镇痛。签于以上理论我们对于手术患者术前服用西乐葆给予预防性镇痛,术后给予西乐葆或特耐进行术后镇痛2-3天,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达到几乎无痛(术前存在的神经根型疼痛与手术减压是否彻底有关,减压充分,术后患者疼痛立刻缓解,反之减压不充分,术后镇痛药物效果不佳)。颈椎病前路手术出现的第二种疼痛,也存在于颈椎部位的其他手术,如颈椎后路手术、颈椎椎管内肿瘤等,往往出现在术后1-3周,有的甚至持续数月,合并双肩疼痛与不适,有学者称之为“轴性症状”。这种疼痛往往是患者术后紧张,潜意识认为颈椎术后不稳定,试图通过肌肉力量保护,导致颈部肌肉群与双肩乃至双上肢肌肉群疲劳、紊乱,产生一系列不适与疼痛。另外一种原因是术后颈托佩戴时间过长。有学者根据骨性愈合时间,建议颈托佩戴3个月,也有学者建议佩戴一周到两周。颈托佩戴时间过长,导致颈部活动过少,颈部肌肉同样产生疲劳,有患者甚至产生颈托依赖症状。对于第二种疼痛笔者认为术后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因为疼痛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疼痛治疗的整个过程,医护人员应运用心理护理学,不断告之患者术后颈椎是稳定的,教会患者全身放松,尤其是颈部肌肉放松,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焦虑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了解患者思想情况,给予必要的解释、安慰,比如对于颈托的佩戴问题,笔者颈托的作用是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过度前屈或后伸时,导致植入的内固定物发生移位,因此颈托的佩戴对于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严格佩戴时间笔者建议一周时间,但在三个月内的出行、坐车时建议任佩戴颈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告之术后患者的颈部可以适度活动,多与其聊天,让其听音乐,视力无障碍者适当地看报纸、电视。值得一提的是,对担心止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说明在强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由于颈椎病患往往是高龄患者,通过改善术后疼痛,我们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开展颈椎微创手术多年,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在无痛化管理上采用多种渠道镇痛,通过术前、术后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表明颈椎前路手术完全可以达到无痛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