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之前在科普里面写过不少这样的科普了,但是仍然不断接到咨询问我孕酮低怎么办,看来需要系列科普下了。
首先我想给妇产科医生们做一个科普,在早孕期对所有的孕妇进行βhCG、孕酮的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国内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βhCG、孕酮的检查已经成为普遍开展的项目。βhCG、孕酮的检测对于那些有早孕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具有鉴别诊断和判断妊娠预后的帮助,但是对每一个孕妇都进行检测,有点过度之嫌。
现在普遍开展筛查以后,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孕妇被诊断为“孕酮偏低”,继而口服孕激素或者打黄体酮“保胎”,这样的医疗措施似乎听起来合乎道理,低了嘛,容易发生流产,所以要进行补充,孕妇们一听,宝贝要紧,那就吃药打针吧。
然而,事实这样的措施是否合理呢?"目前并没有证据支持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孕激素保胎治疗,这是全球大样本研究的结果,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早孕期流产,大多是和胚胎的遗传学因素有关,大多数流产的发生是因为孩子无法继续生长下去而被淘汰掉,这样的几率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大概是在7.5%左右,这样的情况孕酮低也是一种结果,但不是导致流产的原因。补充孕激素保胎是无益的,目前的研究结果是支持对有3次以上流产病史的孕妇进行黄体酮的治疗。
早孕期若是有阴道出血,进行βhCG、孕酮的检测是有助于帮医生来做诊断和鉴别诊断,正常情况下,在停经以后4周~8周内,βhCG若是间隔2~3天检查一次,会出现倍增,若是倍增不佳或者呈现下降趋势,那么提示着预后不佳,有可能是流产或者宫外孕的情况;而对于孕酮的检测,单次的结果就可以来协助判断预后,通常情况下比较良好的宫内孕的情况下,孕酮的结果会是在25
ng/ml以上,而孕酮结果<5 ng/ml则是提示着妊娠结局不良,介于5~25
ng/ml之间意味着结局不明,需要进一步地等待了解,因此这样的孕酮结果不能作为使用孕激素干预的指征,但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判断预后或者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
总之,强调一:不需要对每个孕妇进行孕酮的检测;二:即便检测出来低也不需要来补充孕激素。
我并不主张在早孕期验HCG和孕酮指导早孕保胎。事实上,查HCG和孕酮在中国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很多医生会告诉你HCG和孕酮低了,要打点针。我并不赞同这一做法。
HCG是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什么是合体滋养层,简单的说是受精卵分裂后未来将形成胎盘的部分,它并不是胎儿的一部分。所以HCG高低反映的是合体滋养层这团细胞的发育状况,我们经常看到HCG 10万以上照样是空孕囊的情况。而且HCG也不是一直上升,大概8周左右开始,HCG就会开始下降,所以不是说下降了胎儿就不好。
又有人会说,监测HCG有无翻倍可以知道胚胎是否发育好,事实上,前面已经说了,HCG并不是胚胎本身分泌的,又如何反应胎儿好坏。所谓翻倍,是指每2-3天,HCG数值翻倍的现象。当然HCG翻倍很差、峰值低于2万以下,我们认为这样的胚胎确实可能不好。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是不是翻倍很差、峰值低,我们就有办法改善这一状况,很可惜,我们可以想到的治疗措施,无论低分子肝素、孕激素、HCG还是免疫球蛋白、脂肪乳、LIT等免疫疗法都不能提高胚胎的质量和存活率。其中在试验观察中,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改善滋养层细胞的发育状况和提高HCG峰值水平,但很可惜,合体滋养层不是胎儿,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不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另一个检查项目“孕酮”又是如何的呢?这里我就直接借用段涛教授的一段话(因为自己码字实在太累人了,衰)。检测孕酮的理由是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黄体功能不全(比例很小),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激素水平低,进一步导致流产。如果及时发现,可以补充孕激素,防止流产的发生。其实黄体功能不全诊断的金标准是黄体中期进行两次子宫内膜活检,临床上采用这样的金标准进行诊断几乎不可能。因此才有人提出检查孕激素水平判断黄体功能,但这一方法并不可靠:
1、正常妊娠孕激素水平波动范围很大(其实同一个人同一天两次检测都可能有很大差别);
2、孕激素水平低更多是胚胎发育不良的结果,而不是流产的原因;
3、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有一半孕激素水平正常;
4、早孕期,孕激素来源有2个,一是黄体分泌,另外一个是滋养细胞分泌,因此无法判断水平低是哪个原因导致的。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所以我并不主张常规检测HCG和孕酮,因为这样的检查看似很美好,但无论解释、预测还是干预都显得很无力,既然预测价值有限、干预措施无效,有时这样的检查只是平白增加准父母们的焦虑情绪,所以我不会常规检查,即使查,也绝不是为了指导使用药物进行保胎。那什么情况我会查呢?如果一个有排卵障碍的孕妇、不知道确切排卵时间并且超声没有发现临床妊娠证据,我会选择查HCG帮助判断受孕时间,检测孕酮帮助判断宫外孕及流产可能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