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卵泡?
卵泡位于卵巢皮质内(就是在卵巢表面),一个卵泡是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其周围卵泡颗粒细胞组成。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卵泡的数目在女性不同生长时期是不同的,如下所示:胎儿期700万,出生时200万,青春期30-50万,绝经后基本耗竭。
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卵。性成熟期,即育龄期,每个月会发育一批卵泡,这批卵泡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卵泡在发育过程中自行退化消失了。
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可将卵泡的生长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排卵前卵泡4个阶段。自月经第1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一般需10-14天。
排卵
卵泡长到18mm以上将成为成熟卵泡,此时,卵泡内的卵母细胞被挤压排出称为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母细胞排出后,卵泡内液体也随之流出到人体盆腔最低点(道格拉斯窝),即子宫直肠陷凹,所以B超监测卵泡是否排出时,如果看到盆腔有积液,就认为卵泡破裂了,卵母细胞排出了。卵母细胞排出后,剩下的组织便形成黄体。
在排卵后第7-8天,孕激素达到高峰,即月经的第22天左右,这时就可以在血中监测孕酮是否升高,以此判断是否有排卵。在排卵后,如果卵子未及时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未来的孩子),黄体便在排卵后9一lO日开始退化。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来潮,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