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的需求近今年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们重视儿童的心理行为,逐年增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及发展趋势。为了让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对47例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1999.1―2003.1月儿童保健门诊,收集资料整理了47例,3-5岁学龄前儿童,男16例,女31例,女多于男,诊断标准参照DSM―IV和CCMD-2-R及儿童保健学。
2、方法:资料来自门诊儿童保健就诊儿童及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分析。
二、结果:
1、学龄前儿童行为特点,男女有明显差异,女大于男,男童多见好动,咬指甲,攻击行为,破坏行为,烦躁不安,适应不良症。女童多见胆小,不说话,孤僻,吸手指,尿频,腹痛,情绪不稳,依恋行为。
2、行为特点与生理基础,生物因素,个性,性格,气质有关。
三、讨论: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表现形式不一,此期是儿童早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因此,早期教育,早期管理是成功的关键。学龄前儿童3-5岁,儿童47例,男16例,女31例,女多于男,此期儿童有求知欲强,好奇心,不怕危险,天真活泼等特点,从一个小家庭社会团体单位,步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有个逐步适应的过渡阶段,男孩比女孩接受新生事物快,适应性强,女孩适应力差,女孩行为特点较男孩多,可能与生物因素,生理基础及家庭环境,养育态度有关。所以女孩胆小,不说话,孤僻,吸手指,尿频,腹痛,情绪不稳,依恋行为等多见,也与女孩内在生理基础及性格内向、心理特点所决定,表现紧张、压抑、解脱行为及依恋、忧虑。男孩易兴奋,好动,咬指甲,攻击行为,破坏行为,烦躁不安,适应不良症多见。这与男孩个性,性格外向,气质及生物因素有关。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教师不断地提出要求及父母的耐心引导,男童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集体的要求,并开始控制自己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开始有了认知,思维这个过程,男童适应性比女童强,早期教育,大胆培养,是可以形成勇敢、顽强、乐观、进取、守纪律等良好的品质。“古人有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就是这个缘故的含义”。3-5岁儿童由于在小家庭中受到过多保护,过分溺爱,百依百顺,适应性差,独立性差,所以,依赖心理重,心理发育不完善,接受学前教育开始不习惯,有个相互适应的阶段,易产生心理压抑及不良行为,来摆脱困境。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适应,可消除。学龄前儿童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为此,加强学前教育,加强早期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以免发生心理行为上的偏离,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