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肛裂最多见于中年人,但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告女多于男。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型裂口。
肛裂新学说--嵌塞学说
所谓嵌塞学说指肛门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扩张超过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即形成肛裂。
1、假设推理
肛门直肠内嵌塞一个物块,物块阻碍大便排出,要排大便,必须用力努挣,外力使肛管口径开大,肛管皮肤撕裂,肛裂形成。
如果把内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乳头,秘结的粪便块看成是直肠内嵌塞的物块,由此同样导致肛裂。
换而言之,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痔核,直肠瘤,肥大肛乳头,秘结的粪块等各种原发病变看成是一种直肠内嵌塞物呢?这就是肛裂病因新概念_嵌塞学说。
2、对比与验证 和传统学说比较:
(1)肛裂的解剖学说肛门直肠的解剖结构是肛裂易发生于肛门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而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所在,即没有嵌塞因素就没有形成肛裂的根本原因。
(2)外伤学说嵌塞因素是外伤的条件的直接因素,而外伤是“嵌塞因素阻碍排便所造成的结果。
(3)肛裂的感染学说感染可继发于肛裂的形成之后,是肛裂 转为慢性的一个条件,也可发于肛裂形成之前是痔疾加重或痔疾转化的条件。
(4)内括约肌痉学说慢性炎症刺激内括约肌痉挛,肛管狭窄等因素是肛裂形成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
3、临床验证
在临床研究中,笔者通过对肛裂病例,以“嵌塞学说“为基础,以“以通为用”为治则,彻底治疗内痔核、肥大肛乳头、直肠瘤、便秘等各种原发病变-嵌塞因素,均收治愈效果。
综上各条,笔者认为,用“嵌塞学说”来概括肛裂的病理因素,来解释肛裂 的发生,指导肛裂的治疗均优于其他几种学说。笔者认为用“嵌塞学说”理论来研究肛裂的形成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症状】
肛裂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和出血。
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园形。其痛很有特点,即先于排便时突发刀割样疼痛(由于粪便划破肛管皮肤所致),然后短暂缓解,继而出现长时间肛痛(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产生痉挛所致)。临床常见患者因怕痛畏惧排便,出现“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恶性循环现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见因肛裂长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贫血的病例。
肛裂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肛管溃疡(裂口纤维化,又称陈旧性肛裂)、肛乳头肥大(息肉样瘤)、哨兵痔(皮赘增生)等三种病症,继续发展还可出现肛窦炎(肛门慢性炎症)和肛瘘(肛门化脓性炎症),与前三症合称“肛裂五特征”。也有因长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
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出血。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造成剧烈疼痛,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经数分钟后由于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引起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剂方可缓解。因此肛裂患者恐惧排便,使便秘更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创面裂开可有少量出血,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检查时用双手拇指轻轻分开肛门口,即见溃疡面,新发生的肛裂边缘整齐、软、溃疡底浅,无疤痕组织,色红、易出血。慢性肛裂深而硬,灰白色,不易出血。裂口下方为“前哨痔”。肛指和肛镜检查会引起病人剧烈疼痛,不宜进行。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解剖学因素: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向前至肛门后方。分为两束,沿肛管两侧向前围绕,至肛门前方,又相互联合。因此,在肛门前后都留有间隙。并且肛提肌的大部分均附着于肛管两侧,前后较少。可见,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并且向下、向后与直肠形成一近90度的角。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
2、外伤学说: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学说: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4、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5、肛门狭小学说:肛管皮肤在发育中迟缓,生成肛管狭小,易损伤成肛裂。
【病理】
肛裂病理组织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初发期:由以上各种因素引起的肛裂,初起肛管皮肤浅表损伤,或呈表浅性溃疡,创口周围组织基本正常。
溃疡形成期:创口有不良肉芽增生。创底见有环状纤维,创缘皮肤增生。
慢性溃疡期:创口陈旧性溃疡,刨底可见内括约肌。
慢性溃疡合并其它病理改变期:在慢性溃疡基础上有潜行性肛瘘等、慢性肛裂常合并以下病理改变。
① 肛乳头炎:溃疡上端与齿线相连,炎性扩散,常引起肛窦炎,最后形成肛乳头肥大。
② 肛窦炎:由肛窦感染扩散,肛管皮下形成小脓肿,破溃生成溃疡。先有肛裂,后引起肛窦炎。
③ 梭形溃疡:肛管皮肤裂伤,经过感染,形成溃疡。
④ 肛门梳硬结:即栉膜嗜厚和变硬,形成梳状硬结,暴露在溃疡的基底,妨碍括约肌的舒张,影响溃疡的愈合。
⑤ 潜性瘘管:肛窦基底常见有瘘管于溃疡相通,是因为肛窦感染化脓,形成小脓肿破溃所致。
⑥ 裂痔: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改变,浅部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组织增生。形成结缔组织性外痔,又称为哨兵痔。
【分类】
本病的分类国内外尚未统一,临床常用的有2期分类法和3期分类法。
(1)2期分类法:
①早期肛裂 (急性期):裂口新鲜,未形成慢性溃疡,疼痛较轻;
②陈旧性肛裂(慢性期):裂口已形成慢性溃疡,同时有肛乳头肥大、皮垂等,疼痛严重。
(2)3期分类:
①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鲜嫩。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②Ⅱ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有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周围黏膜充血明显。
③Ⅲ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紫红有脓性分秘物,上端临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裂痔,或有皮下瘘道形成。
【并发症】
如果治疗不及时,裂口反复发炎感染,向肛缘皮下发展,还会形成皮下脓肿和瘘管。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由于它长期的反复感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并且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1、溃疡 初起是肛管皮肤纵行裂口,呈线形或棱形,边软整齐,底浅有弹性,反复感染使裂口久不愈合,边缘增厚、基底硬,逐渐成为较深的慢性溃疡,轻微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
2、前哨痔 裂口下方皮肤由于炎症刺激,使淋巴和小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赘,称为前哨痔,也属结缔组织性外痔。
3、肛窦炎和肛乳头肥大 是裂口上端受炎症的反复刺激的结果,乳头肥大显著的可随排粪脱出肛门外。
4、肛缘脓肿和肛瘘 裂口炎症向皮下扩展,加之括约肌痉挛,使溃疡引流不畅,分泌物潜入肛缘皮下,形成脓肿,脓液向裂口处破溃,形成皮下瘘。
5、栉膜增厚 栉膜区是肛管最狭窄区,是肛门梳硬结和肛管狭窄的好发区。栉膜区下增厚的组织称为栉膜带,肛裂的炎症刺激可使其增厚、失去弹性,妨碍肛裂的愈合,所以,治疗肛裂时应将增厚的栉膜带切断。
【自我检查】
如何确定自己得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裂伤后形成的溃疡,以肛门疼痛、出血、便秘、肛门瘙痒为主要症状。
每每肛门有毛病,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我会不会得了痔疮”。很多肛裂出血的人就是如此,因为不了解这种疾病,疑惑和担心也就与日俱增,多虑的人甚至想到了这是肠癌的先兆。实际上,肛裂和痔疮、肠癌的区别十分明显。
据介绍,肛裂与痔疮的出血均呈鲜红色,但各有明显的特征,前者是量少而有痛,一般是手纸带血,最多只有几滴;后者是量多而无痛,出血一般会超过10滴。而肠癌患者大便出血常为暗红色,混有粘液或脓血,且大便的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增多,还伴有先急后重的感觉。倘若用药后腹泻仍不能收敛,便应该特别留意了。另外,三者发病人群也不尽相同,痔疮和肛裂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则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肛裂患者不宜做肛指检查
肛指检查在许多肛肠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便,所以是肛肠科医生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肛指也不例外。例如肛指就不能用于肛裂检查。
肛裂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出血。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造成剧烈疼痛,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经数分钟后由于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引起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剂方可缓解。因此肛裂患者恐惧排便,使便秘更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肛裂家中自查法
肛裂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出血、便秘、肛门瘙痒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肛裂[4]的症状进行家中的自我检查,如果你有了这些症状,那么快去医院治疗吧。是否疼痛: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持续性剧疼,可持续加剧,数小时后可自动缓解。是否出血:排粪时,损伤创面,可致裂口出血。
【诊断】
肛裂症状有明确特点,只要详细讯问病史病程,以及疼痛、出血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但在诊断时,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防止失误,应严格按问诊、触诊、视诊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几个方面加以鉴别诊断。
视诊:急性肛裂肛门部可见分泌物,牵开臀部可见肛裂下端,如用探针轻触裂口的下端,可引起疼痛;慢性肛裂常见有结缔组织外痔。
指诊:因括约肌痉挛肛门收紧,如用力过猛,常引起剧烈疼痛,有时须在局麻下检查。肛门内摸到的裂口,急性者边缘软,底浅,有弹性,触之敏感;慢性者边硬突起,底深,无弹性。
窥器检查:可见卵圆形溃疡,或见细小裂口。急性肛裂的裂口边缘整齐,底浅红色;慢性肛裂的裂口边缘不整齐,底深灰白色,有的严重肛裂者还可看到括约肌纤维。
鉴别诊断:须与结核性溃疡、梅毒溃疡、软下疳和上皮癌等溃疡相鉴别。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肉芽肿性结肠炎并发之肛裂极易鉴别。
【鉴别方法】
肛裂可有一个或几个裂口存在,但多数肛裂发生在正中线上,正前或正后,即截石位6点、12点处。由于粪便干结,通过肛门时擦伤肛管皮肤,一般不能称之为肛裂。由于粪便干硬,硬性通过肛管时,把肛管撕裂而成的伤口,才称之为肛裂。其损伤的深度各不相同。肛裂浅则只裂伤肛管皮肤,深则可损伤皮下组织至肌肉组织,甚至损伤肌肉组织。
痔疮和肛裂的区别
肛裂多数伴有哨兵痔,特别是被长期忽视肛裂病症的患者,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后,常同时伴有外痔、内痔,这时两者在肛门外的表征基本相同。所以,了解肛裂和痔疮的区别,提高肛肠异常的警惕意识对治疗大有裨益。
肛裂是以肛管皮肤裂口,肛管溃疡,难以愈合为主要表现。痔疮则是由于肛门周围静脉形成静脉曲张、静脉血管团,以及直肠下端粘膜滑动而形成的。
1、肛裂以疼痛、便血为主。痔疮以出血为主,只有外痔发炎肿胀时,痔疮才会剧痛。
2、肛裂可见肛管皮肤裂开,而痔疮则无。在肛门指诊时,即可确定,但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门指诊,或者窥器检查;
3、肛裂多伴有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而痔疮则不伴有肛乳头肥大或乳头瘤;
4、肛裂者,肛门外观可见狭窄,而痔疮患者则多见内痔脱出、外翻。
肛裂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肛门皮肤皲裂:多由肛门瘙痒症、肛门湿疹等继发引起,裂口表浅而短,不到肛管,疼痛轻而出血少,瘙痒较重,无溃疡、裂痔和肛乳头肥大等并发症。
2、肛门结核:溃疡形态不规则,边缘潜行,疼痛轻,无裂痔,在做病理检查时可见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病灶。
3、肛门皮肤癌:溃疡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隆起,质硬,并有奇臭味和持续疼痛,病理切片可见癌细胞。
【治疗】
新鲜肛裂
经非手术治疗可达愈合,如局部热水坐浴,便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含地卡因、黄连素、灭滴灵等),促使溃疡愈合;口服缓泻剂,使大便松软、润滑;疼痛剧烈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保留灌肠,使括约肌松弛。
陈旧性肛裂
经上述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切除、包括溃疡连同皮赘(前哨痔)一并切除,还可切断部分外括约肌纤维,可减少术后括约肌痉挛,有利愈合,创面不予缝合,术后保持排便通畅,热水坐浴和伤口换药,直至完全愈合。
手术疗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切除术:适用于Ⅲ期或慢性肛裂,术后效果好,极少复发。
2、后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主要目的是消除内括约肌痉挛。
3、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主要目的是减少和防止肛门功能不良。
4、肛管扩张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肛管弹性消失和收缩,括约肌功能不良,发生的器质性狭窄。
5、V-Y肛管成形术:适用于肛管皮肤缺损及明显狭窄的肛裂。
6、肛门周围皮肤裂治疗:应依据病因病情来选择手术与否。
7、肛裂并有Ⅰ期或小型Ⅰ期内痔:应先做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肛裂治好后再注射治疗内痔。
其他疗法:如激光、电灼治疗等等。
肛裂的治疗原则
肛裂的治疗原则是急性肛裂以保守疗法即非手术疗法为主,宜止痛止血,防止出现疼痛恶性循环。对慢性肛裂或者Ⅲ期肛裂,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彻底消除肛裂的病因及加剧疼痛的因素。
(1)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饮水,纠正便秘。可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使大便松软、润滑,以利排便。
(2)局部坐浴:用热水或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温度40℃~50℃(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温水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并清洁局部,以利创口愈合。坐浴后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药物,以减轻症状。
(3)封闭疗法:疼痛严重者,用1%~2%普鲁卡因注射于肛裂基底部及两侧肛门括约肌内,可缓解括约肌痉挛以止痛。
(4)肛管扩张: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扩张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约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
(5)手术治疗: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