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Thomson提出肛垫下移理论并逐渐为人们认可,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痔的治疗在理念上和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组于2000年4月对痔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其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消除主要症状,最大限度的保护肛门生理功能。根据这一概念治疗痔的新方法不断问世。对于痔的外科治疗,认识也趋于一致。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主要是纠正病理生理性改变,而不是根治有病理改变的肛垫。正是本着无痛、微创的理念,使RPH手术得以快速发展。
RPH治疗原理:
(1)套扎后粘膜皱缩,肛垫上提;
(2)局部炎症反应致使粘膜、粘膜下层与浅肌层粘连,肛垫固定于较高位置;
(3)部分阻断痔的血供或减少静脉倒流,减少痔的充血肥大或血流淤滞,使痔块萎缩;
(4)直接套扎痔块基底部上缘,可以即刻止血。
RPH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无需麻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其更短的住院时间、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更轻的术后疼痛使其更适合作为门诊外科手术,同时,也符合微创外科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