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选自2004年8月~2009年1月间,本院收住24例ACL损伤患者。所有病例均于术前确诊,根据LARS韧带使用指征,结合医生推荐和患者意愿,选择进行自体移植物或人工韧带重建ACL。LARS人工韧带组共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9.5岁。以同期两股半腱肌-股薄肌腱(ST-G)重建ACL作为对照组,共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6.7岁。均为车祸伤(14例)和运动伤(10例)。
1.2LARS韧带手术适应症
年轻病人,急性期损伤,尤其是运动员希望尽快返回运动场者;老年病人,希望恢复运动能力者(但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患者除外);职业运动员慢性损伤,要求继续运动生涯者;自体或者异体材料移植手术失败的病例;经济能力许可,要求快速恢复者。
1.3手术方法(使用LARS人工韧带病例)
1.3.1关节内韧带残端处理
与传统ACL重建术不同,LARS人工韧带重建,需要尽量保留交叉韧带残端长度或韧带外滑膜结构。
1.3.2胫骨骨道的建立
ACL胫骨定位器定位,取导针通过定位器定位,撤走定位器,LARS专用平头空心钻(7.5mm直径)沿导针钻出骨道并清理骨道。
1.3.3股骨骨道的建立
ACL股骨定位器经胫骨隧道逆向定位,于韧带股骨端寻找韧带等距点,取引导针逆向定位打通股骨,穿出皮下,撤走定位器,沿引导针切开大腿外侧皮肤,依次套入LARS专用3层套管以分离软组织,用LARS平头空心钻(7.5mm直径)沿引导针自外向内,向关节腔方向钻取,建立股骨骨道并清理骨道,沿引导针置入骨道引导套管。
1.3.4韧带的安装
LARS导引钢丝经引导套管,自股骨隧道穿入,胫骨隧道穿出,导引LARS人工韧带自下而上从骨道中拉出。关节镜直视下调整关节腔内韧带游离纤维长度,向外旋转人工韧带纤维,调节游离纤维旋转程度。先用LARS钛螺钉,自外向内固定股骨端,拉紧人工韧带,伸屈膝关节20次,均匀调节韧带张力,屈膝90°,钛螺钉挤压固定胫骨端。割断残余人工韧带,胫骨端用刀片,股骨端用LARS韧带切割刀割断。
1.4康复计划
1.4.1LARS人工韧带组术后尽早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2周戴支具扶拐负重行走;术后1周,屈膝关节达90度;术后第4周,患者可恢复办公室工作;术后4周~2个月逐步恢复日常活动,2个月后可以骑车;术后2~4个月恢复运动,开始小跑或慢跑。
1.4.2自体肌腱移植组术后第1天,踝泵锻炼,股四头肌伸膝位等长收缩;1~4周戴支具扶拐负重行走;术后3d~1周,屈膝关节达90°;术后第4周,患者可恢复办公室工作;术后4周~6个月逐步恢复日常活动,4个月后可以骑车;术后6~8个月恢复运动,开始小跑或慢跑。
1.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30个月)。术后记录每例患者的扶拐下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恢复运动时间,术后是否有膝关节积液、肿胀或疼痛不适等情况。用KT-2000评价关节松弛度情况。随访记录围手术期患者的Lysholm评分、Tegner、IKDC评分,包括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共3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