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因胸闷、胸痛就诊,心电图发现有心肌缺血,医生据此诊断为心绞痛,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数被诊为冠心病。实际上,有部分人胸痛原因并不在心脏,而在胆囊,当这些人行胆囊切除手术后,上述症状就不在出现,这种病医学上被称为胆心综合症。
一、胸痛,病根在胆囊。胆心综合症首先是俄罗斯一位专家在1977年提出来的,该病是指由于胆道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而心肌本身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症,其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的病情呈正相关。为什么胆囊炎会引起胸闷、胸痛等现象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胆心反射
由于胆和心的神经存在交叉支配,胆囊遭受刺激,可引起心脏不适,这就是胆心反射。具体而言,心脏受胸2―8神经支配,而胆囊,胆总管受胸4―9神经支配,两者在4、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
所以,当胆道系统有慢性炎症,使胆总管内压力增高时,可通过交叉的胸4、5神经反射作用后于心脏,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收缩受到抑制,心搏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前区不适、疼痛、心慌、胸闷、心率失常等一系列症状和心电图异常改变。若病人原有冠状动脉病变,则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更为严重。
2、毒素和电解质紊乱
首先,由于感染及胆道高压的存在,细菌毒素被吸收,这对心肌有伤害作用。其次,感染还会影响体温、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对心肌影响很大,是导致临床心电图改变的常见原因。第三,老年人患胆囊炎,胆石症合并冠心病,或有冠心病的常见因素,则更易出现心律失常。
3、其他机制
胆道感染时,肝功能受损导致高胆红素,高胆酸血症,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迷走反射,抑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心脏的舒缩功能,胆道梗阻时,胆汁反流,可造成胆源性胰腺炎,产生胰酶毒血症,导致心肌炎,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如心肌抑制因子,胆道压力增高等因素可能直接或通过神经介质使心脏产生MDF,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坏。
二、治疗重心,应在胆囊
胆心综合症病人一旦确诊,重点治疗应在胆道疾病上,如抗感染,消炎利胆及应用解痉剂等。胸闷,胸痛频发的胆心综合症病人可选择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以预防及减轻心脏病征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胆心综合症反复发作者,应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证明,本病经内科或外科治愈胆系疾病后,冠心症状常可不治自愈,心电图亦会逐渐恢复正常。
三、贴心提示
以下五种情况,一警惕胆心综合症:
1、胆道疾病表现在先,心脏病征兆在后,发生胆心综合症时常有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如胆囊区域炎症及疼痛。
2、类似心绞痛现象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15分钟到数小时,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扩冠药物药物,胸痛不易缓解
3、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著
4、心脏病症状随胆道疾病的好转或加重,同步好转或加重
5、心电图除见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外,大多数无异常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