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双手作复杂而灵巧的捏、、抓、夹、提等的动作,有极其精细的感觉。手的这些复杂功能与其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
一、皮肤
手的掌面皮肤有较厚的角化层,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垫,有许多垂直的纤维小梁,有良好的实体感觉,仅用手触膜,可以认别物体的形状,软硬度及光滑与否。手部皮肤纹理明显,在掌部及指间关节相对处,有恒定的皮纹,它们是手部切口的重要标记,切口要与皮纹平行,以防止疤痕挛缩(图3-81)。
手的背部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公有一层疏松的蜂窝组织,有较大的移动性。伸指时,手背皮肤可以捏住提起,但握拳时,皮肤拉紧,在掌指关节背面因张力增加而局部变白。因此,手背的皮肤缺损时也应象手掌一样植皮或皮瓣覆盖,而不应勉强缝合,影响手指屈曲。
手指和手掌的静脉及淋巴管经手背回流,因此,手掌炎症时手背肿胀明显。
二、脂腱
(一)屈肌腱
指深、浅屈肌分别附丽于远节及中节指骨基底部,分别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在接近肌腱丽处,有三角形的膜状组织,连结于肌腱与骨膜,为短腱纽。在近节指肌处有带形膜状组织与肌腱相连,为长腱纽。它们是腱鞘滑膜脏层、壁层交接部分。腱纽内有营养肌腱的血管(图3-82)。手指屈曲时,深腱与浅腱收缩幅度不一致,它们之间有0.5-0.75厘米的相对滑动,深、浅肌腱有粘连时,相对滑动丧失,影响手指屈伸功能。从掌骨头到中节指骨,屈肌腱被包围在纤维骨管内,该管叫腱鞘。起滑车作用,其中掌骨头、近节指骨中部、中节指肌中部的腱鞘明显增厚,称腱鞘的滑车(图3-83)。
这些滑车损伤后,屈指时肌腱会离开指骨,形成“弓弦形”而不能充分屈指。掌部指深屈肌腱的桡侧是手蚓状肌的起点,所以,手指肌腱断裂时,深腱因蚓状肌的牵拉而仍在手掌内。拇长屈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基部,拇指内亦有腱鞘,因为它与指浅屈肌都没有蚓状肌牵拉,断裂后,近端常回缩到腕部甚至前臂内。
(二)伸肌腱
手背的伸肌腱仅被皮肤及一层疏松网状组织覆盖,肌腱外有腱旁膜,有较好的循环。示指及小指各有一条固有伸肌腱,均位于指总伸肌腱的尺侧。
拇指有拇长伸肌及拇短伸肌,分别附丽于远节指骨及近节指骨的基部,分别伸拇指指间关节及腹手部的静脉分深浅两层。手掌的深静脉多与动脉伴行,回流至尺、桡静脉或手背静脉网。手的浅静脉在背侧,远较深静脉重要,最后回流至头静脉及贵要静脉,是断指再植或拇(手)指再造的主要血液回流通道。
三、神经
手部主要由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支配,桡神经仅支配部分手背感觉(图3-86)。
正中神经在腕上发出一掌皮支,支配手掌桡侧及大鱼际部感觉,主干在掌长肌深面进入腕管,刚出腕横韧带就分出大鱼际肌支,支配在鱼际诸肌(拇内收肌除外,拇短屈肌深头偶尔由尺神经支配)(图3-87)。正中神经出腕管后,相继发出感觉支配桡侧三个半手指。
尺神经在腕上分出一感觉支到手背,支配背面尺侧两个半手指。主干在豆状骨的桡侧进入尺神经管。在管内分成浅支和深支。浅支靠桡侧,主要是感觉支,支配掌短肌、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感觉。深支是运动支,与尺动脉伴行,穿过小鱼际进入手掌,在屈指肌腱的深面,骨间肌的浅面与掌深弓伴行,沿途发出肌支,支配小鱼际肌、骨间肌及3、4蚓状肌,最后支配拇内收肌,偶尔支配拇短屈肌的深头。在腕部尺神经干内,深浅支有5-6厘米的自然分束,在腕部吻合神经时,可按自然分束,分别吻合感觉、运动支。
手部感觉的神经支配有较多变异。拇指掌关节背侧及大鱼际一部分偶可由肌皮神经终支支配。
四、骨关节及韧带
桡腕关节由桡骨、舟状骨、月状肌及三角软骨盘构成,尺骨不直接参加,桡腕关节是个球窝关节,能作多轴运动。
腕掌关节中以拇指的最重要,由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基部构成,是鞍形关节,关节囊较松弛,可作拇指屈、伸、内收和外展,是拇指对掌一外展运动的主要关节。
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部构成。拇指的掌骨头较扁,动度不及其它掌指关节大。每个掌指关节由侧副韧带及掌侧韧带加强。两侧的侧副韧带由近背侧斜向远掌侧走行。关节屈指曲时韧带绷紧,关节较稳定,伸直时韧带松弛。伸指位固定可引起韧带挛缩致屈曲受限,故手部外伤时应屈曲位固定。指间关节只作屈伸运动,两侧也有副韧带加强。结构与掌指关节相同。掌指关节是手指运动的主要关节,伸直位或过伸位强直时,虽指间关节屈伸正常,也难以与拇指捏握,功能严重受限。若能屈曲到35°-45°则可发挥指间关节作用,手功能大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