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俗称导管炎,简称浆乳。浆乳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所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炎症。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大多数病人有乳头内陷畸形。
临床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突然,发展快。病人感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可触及肿块。肿块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肿块质硬、韧。表面呈结节样,界欠清,与胸壁无粘连。有的乳房皮肤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有臭味。少数病人伴乳头溢液,为血性或水样,还可伴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晚期肿块发生软化,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混有粉渣样脓汁,并造成乳晕部瘘管,以致创口反复发作、渐成瘢痕,使乳头便内陷成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病人表现为长期乳头溢液,或仅乳头内陷,或局部肿块持续不消长达数年。
临床特点
1、与妊娠哺乳无关,即不是在哺乳期发。
2、多数病人伴有乳头的各种畸形或导管扩张。
3、年轻妇女多,未婚的也不少。
4、反复发作,长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或慢性炎性肿块。有一例病史长达13年。
5、本病并不少见,约占乳腺病人的10%。
临床分期
临床可分为三期:
①急性期具有急性乳腺炎的典型表现,即局部出现充血、肿胀、刺痛、发热及全身的炎性反应。这种急性炎症常位于乳晕周围,但部分患者起病也可呈隐匿性表现,无畏寒发热及血象升高。此期的另一特点是一旦发生急性炎症,常常会多次反复发作,其过程大同小异。
②亚急性期表现为乳腺炎性包块,急性炎症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自行消退,但也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形成脓肿,当抗炎治疗后脓肿局限则发生破溃、溃疡、以至经久不愈的窦道。即使经过治疗,伤口愈合,不久又会形成脓肿、溃疡。
③慢性期此期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肿块大小不一,常无自觉疼痛,多位于乳晕周围,也可在某一象限,表面皮肤甚至会发生橘皮样变,但无论肿块大小均少见腋淋巴结肿大,这与本病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不同。
浆乳的治疗
1、基本观点
目前手术治疗是本病惟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有:肿块较小者,实施肿块局部切除;早期有导管扩张者,可将扩张的导管连同周围组织自乳头根部做区段切除;肿块较大,甚至占据整个乳房者,可施行乳房单纯切除,必要时乳房再造。
2、分期治疗
急性炎症期 因此期常可合并细菌感染,特别是厌氧菌感染,因此应用抗生素和其他抗炎治疗,甲硝唑类抗厌氧菌药物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隐匿型多为绝经期后妇女的病理改变,有人认为多与自身变态反应有关。对乳头溢液者,可口服强的松治疗;如乳腺导管扩张并发慢性乳腺增生病,可同时服用碘化钾或维生素E,必要时也可口服三苯氧胺。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乳头溢液等症状,注意有否乳房其他疾病。特别要注意检查血性溢液的脱落细胞,是否查到癌细胞至关重要。
脓肿形成期则需切开引流,单纯切开脓肿表面的皮肤直达脓腔的引流术常导致脓肿的反复发作。因此,在切开时一定要达到乳头,并应劈开乳头中病变的乳腺导管,搔刮病变组织内壁,清除坏死组织后方可逐渐痊愈。有明显脓肿形成的行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待炎症静息后行病灶切除。否则,易发生切口感染,形成乳管瘘。
瘘管形成期
本型唯一可靠的方法是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应在瘘口基本愈合,下一次溃破前,或瘘口分泌物很少的静止期行病灶切除,注意要仔细辨认病灶,切除瘘管直到乳头下真皮处,完全切除病灶及受累导管,是避免其复发的根本所在。
肿块形成期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肿块的大小、部位可行乳腺腺叶切除或全乳切除术。
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1)乳管切除术,本法主要适于乳晕下肿块及乳头溢液伴有乳晕下大导管普遍性扩张。采用放射状切口,切除全部大导管及楔形切除乳晕下乳腺组织。
(2)肿块局部切除术,本法适于肿块较小者。
(3)乳腺区段切除术,适于肿块位于乳晕外并较为局限,导管扩张伴有乳管周围炎及绝大多数所属大导管伴有病理改变,自乳头根部做区段切除。
(4)单纯乳房切除术,必要时乳房一期或者二期再造。适于肿块较大或高龄,甚至占据整个乳房者。
应强调的是需切除全部病变组织,否则缝合的切口不易愈合,病变且易复发。对于单纯乳头溢液者可自乳头扩张之乳腺导管开口处注入美蓝,将着色的乳腺组织行楔形切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