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用滋水清肝冲剂治疗因抗痨及抗癫痫出现药物性肝功能异常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4岁;结核病27例,癫痫3例。在治疗原发病前检查肝功能均属正常范围(包括6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病例分别接受抗痨(各组药物均包含3种或以上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痨药物)或抗癫痫治疗(3例均含有2种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癫痫药物)。肝功能出现异常最短时间在抗痨治疗1.5月,最长4月,3例抗癫痫患者均在半年以后出现肝损害症状。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不同程度升高(最高3334.0nmol・s/L,最低1533.6nmol・s/L),伴有或不伴有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胁痛16例,疲乏18例,纳差13例,眩晕4例,腹胀10例,恶心8例,呕吐2例,口干苦21例,手足心热16例,舌边尖红10例,苔腻8例,脉细数或弦滑,无明显症状者4例。
2、治疗方法
用滋水清肝冲剂治疗。基本方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各40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30g,柴胡、酸枣仁、栀子、白芍、当归各50g。上药混匀研末为1料,餐后温水冲服,每次10g(约1大汤匙),每天3次。加减:胁痛加延胡索、青皮、香附、郁金;纳差加佛手、焦三仙;眩晕加菊花、石决明、生牡蛎;腹胀加木香、枳壳、陈皮;
手足心热加龟板、别甲、紫河车;恶心、呕吐、口干苦加黄连、吴茱萸、竹茹、川楝子、龙胆草;ALT较高者加五味子、茵陈、山楂、赤小豆等。加减药物用量视病情、症状轻重而定。所有患者中仅单项ALT轻度升高(1533.6~1800.4nmol・s/L)者,须2周后复查ALT,未下降者才给予中药治疗,共30例,其中6例乙肝患者(均患结核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即给予中药散剂加大用量,每次15g,冲服。服完1料为1疗程(约2周),最多治3疗程。
所有患者开始抗痨或抗癫痫治疗同时,即常规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维生素B6辅助治疗。治疗期间根据病情1~2周检查肝功能1次,复诊时注意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停药后继续观察2月。
3、治疗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24例均在1月内(服完2料)肝功能恢复正常,6例(5例乙肝患者)在2月内恢复正常(服完4料),临床症状随肝功能恢复正常而消除,观察期内未见反复。
4、体会
滋水清肝饮首载于《医宗己任编》,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酸枣仁、栀子、白芍、当归组成。此方乃六味地黄汤和丹栀逍遥散化裁组成,具有滋养肝肾,育阴清热,疏肝安神功效。痨病、癫痫乃久病痼疾,多缠绵难愈,服抗痨或抗癫痫药治疗病程长,显效慢,患者易见肝肾阴血亏虚,虚热上扰心神之证,因久病忧思郁结,暗耗阴血,致心神失养。
根据中医审证求因,用此方治疗药物性肝损害诸症,方证切合,随症加减而收良效。本人改汤剂为散剂冲服,具有服用方便、药价低廉等优点,且疗效不会因剂型改变而降低,更不影响抗痨或抗癫痫药物的疗效。笔者同时用此方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仅加大剂量(每次15~20g),降酶保肝效果明显,对早期肝硬化亦有防治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