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颈肩痛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颈肩痛、头晕痛、胸闷,甚至双上肢麻胀痛更为常见的原因。临床检查没有明确客观的神经学受损体征,困扰病人和医师,动力影像检查中有不稳定表现。提出了颈椎不稳定的概念。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解剖上超出其生理限度的位移范围,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一、发病机理
由椎体、椎弓及其突起、椎间盘和相连的韧带结构静态稳定,颈部肌肉的动态调节与控制。任何一个环节遭受破坏,诱发颈椎正常结构及平衡功能的丧失,从而导致颈椎不稳。在生理载荷下便会出现过度活动和(或)异常活动,这就是颈椎失稳;若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失稳症。
在诸多病因中,退行性变最为常见。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发生退行性变最早的部位。
分为3个阶段:
①早退变期:椎间盘退行性变较轻,小关节囊稍松弛,关节软骨纤维化,临床症状一般比较轻。
②不稳定期:此期椎间盘退行性变进一步加重,纤维环松弛膨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明显,小关节囊松弛加重,椎体及小关节突可轻度增生,此期最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③固定畸形期:椎间盘退行性变呈3~4级,椎间盘高度明显降低,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小关节突软骨退变、纤维化。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周围骨赘的形成,可使得脊柱重新获得稳定。可视为保护性反应或者自然转归。
但骨赘形成,可导致或加剧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造成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椎体发生相对移位和旋转,刺激和(或)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痉挛或折曲变形,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退变是颈椎失稳的发生原因;颈椎失稳又促进了退变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影像学检查
(一)颈椎X线摄片 最常用的为颈椎侧位片,其次为前后位片、齿状突开口位片、屈伸动力位片以及左右斜位平片。
常见征象有:
(1) 颈椎侧位片颈椎生理曲线折断,提示曲线折断处对应的颈椎节段活动度增大。
(2) X线屈伸动力侧位X线片椎体移位,如向前、后或侧方水平移位>3.5 mm,和/或者相邻椎间隙成角相差>11°。 即可诊断为颈椎失稳。
(二)颈椎CT 颈椎CT可提供轴位椎体、椎弓、关节突损伤和椎管容积改变情况。CT横断面图像无重叠,尤其对C↓1~C↓2骨环显示尤佳。CT横断面对关节间隙的宽度及关节绞锁显示清楚,可由此判断脱位与否;而对于关节面的对合,尤其是上下对合,CT横断面诊断则很困难。当X线片显示不清,或急性创伤时X线摄片体位受限时,可考虑做颈椎CT。
(三)颈椎MRI能显示髓内异常改变,显示脊髓与椎管的关系、脊髓在椎管内的走行,以及为适应变形的椎管而发生的位置改变。了解椎骨、椎间盘对脊髓的挤压情况,神经和脊髓组织的血肿、液化、变性,以及椎间盘和韧带结构的软组织损伤等。
开放设计的MRI扫描机让受检者在正常直立位、负重(头部本身重量)及动态情况下完成检查,从而保证受检时与日常生理状态的一致性,获得比仰卧位检查更多的信息,如椎间盘滑动性疝出、脊柱活动性异常增大、椎管及神经根管的狭窄等。反映了真实生理状态,并可区别曲度异常是由患者体位原因,还是肌肉痛挛所致。价格昂贵目前尚未普及。
三、临床表现
失稳是导致肩痛的常见病因,退变性颈椎失稳的临床表现较多。症状多体征少。
1、颈肩痛或上肢痛 尤其长期低头坐姿者,常感低头久时颈肩部疼痛加重,颈与上背发板及疲劳感,双上肢有沉重的胀感,早期如适当后仰活动可减轻症状。
2、感觉障碍常有四肢(尤其上肢手指)麻刺感、烧灼感、麻木或疼痛、发板发硬,四肢凉感,感觉减退。以双上肢、双手痛觉减退为主。
3、活动障碍 自感四肢肌力减退,以手握力差、手指活动不灵活为多见,手不能做细小动作。
4、其他可牵扯头皮麻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眩晕、步态不隐等。
检查时,颈后有局限性压痛,以C↓4~C↓7段较多,项肌痉挛。颈屈伸运动因疼痛而受限,但神经检查常无改变,肩部被动活动范围正常。连续进行颈椎的屈伸活动可以诱发头昏、眼花、颈肩痛、甚至霍夫曼征(+)都对诊断有价值。
四、治疗
主要有三个目的:
①使颈椎被破坏的节段在理想的功能位充分愈合;
②防止对颈椎其他组成部分及脊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使原已损伤的神经组织尽可能恢复功能;
③防止颈椎原有畸形进一步加重或出现新的畸形。
(一)牵引治疗
解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痉挛与疲劳,可调节小关节位置。还起到制动休息的作用,解除失稳的颈椎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压迫,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需要额外的设备和频繁的到院治疗依从性不佳。
(二)手法治疗
手法的力度及方法不易衡量和评估,有一定风险。
(三)药物治疗
减轻或解除疼痛,从而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松弛,有利于局部损伤病灶的修复及改善生理功能的紊乱状态。如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肌肉松弛剂:氯唑沙宗等。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可以提高神经对损伤的耐受,改善症状,常用甲钴胺物口服,美价廉依从性好。
(四)固定与运动
颈托制动和肌肉训练是最常见的方法,安全有效可以在院外完成。常用颈部围领,保持局部稳定,防止损伤继续加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随着症状减轻一天佩戴4-5小时,可明显地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减少关节面间的相互刺激和摩擦,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恢复。
早期的功能锻炼以颈肌的等长训练为主,在佩戴颈部围领的同时可以进行,依此付诸头部的前后左右做对抗训练,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以防止多种并发症。强调在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以防止颈肌的废用性萎缩,促进高效再稳定修复。
经3-4个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临床治愈。预防失稳是一个复杂的抗衰老问题,假如能适当进行颈部运动,避免单一体位,特别是过久低头屈颈体位,对防止失稳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