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体重下降:
约在生后3~4天,下降至最低点(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天应恢复才出生时的体重。前期也称为生理性脱水。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成长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
2、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
3、生理性的异常神经反射:
在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在婴幼儿期应注意腰椎穿刺的部位。并且婴儿期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3~4个月婴儿肌张力较弱,Kernig征可为阳性,2岁以下儿童Barbinsk;征阳性并可为生理现象。
4、生理性贫血:
出生后2~3个月红细胞降至3.0×1012/L,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以后Hb逐步增加。其原因是出生后自主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加之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
5、生理性白细胞比例变化:
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65%,淋巴细胞约30%。生后4~6天两者比例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占35%,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约相等,即4~6岁以后白细胞分与成人相似。
6、生理性血红蛋白(Hb)成份改变:
出后时胎儿血红蛋白(HbF)占70%,HbA约占30%,HbA2<1%。出生后HbF迅速被HbA所替代,1岁时HbF<5%,2岁时<2%。
7、生理性扁桃体肿大:
扁桃体包括咽及腭扁桃体,前者6个月已发育,后者1岁未才逐渐增大,3岁和6岁两个阶段是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时期,即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测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