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
感染方式
甲肝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甲肝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周;在感染1周内,还可以在粪便中找到病毒的颗粒;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黄疸的现象,其并发症较多有皮疹、蛋白尿、关节酸痛等。
甲型肝炎的预防
一般预防的重点:
首先要注意日常饮食卫生,这是防止食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如平时烹调一定要将菜品洗净、烹熟;吃火锅时要注意将肉类食品充分加热、煮熟煮透,尽量不生吃海产品;吃零食、水果时要注意食品的洁净,饮用开水。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还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第三,要注意疾病的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如果近期曾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或感觉有明显乏力、纳差、厌油、小便深黄、肝区隐痛等症状,经休息仍不见好转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解释的,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病人得到及时隔离治疗,就减少了其他人被传染的机会,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第四,甲型肝炎采用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注射,有较好保护性,丙种球蛋白可被动免疫2~3个月。
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患者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
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2~0.05毫升,有一定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
近年研究和应用的甲肝灭活疫苗,其纯度高,不反应少,贮存期可长达3年。接种后保护效果高,保护期可达20年以上,安全性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广泛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两种疫苗均安全有效,国产甲肝灭活疫苗成本较进口同类疫苗低,但减毒活疫苗更具有价格方面优势。
现在,两种疫苗在我国同期存在和应用,可以优势互补,符合我国国情。今后的趋势是研究和开发基因重组疫苗,我国已研制成功,经动物试验后效果良好,现已进入人体试验观察阶段。
预防甲肝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要管好“水管”、“粪管”,搞好饮水卫生。严禁粪便及污水污染水源,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4、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5、搞好食品卫生、餐具茶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6、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愈能减少传染他人的危险。甲肝病人从发病之日起隔离三周,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病人接触者要进行45天医学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