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则包括鲜红斑痣、草莓样血管瘤等。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才逐渐发病。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美容连石
胎记主要分为九种,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色素性毛表皮痣、皮脂腺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
1.蒙古斑
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时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这种胎记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黄色人种中很常见,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2.咖啡斑
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多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
3. 太田痣
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是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好发于有色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峰段,其中1岁以内发病占61.35%。
4.色素痣
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名痣细胞痣、细胞痣、黑素细胞痣、痣。本病常见,几乎每人都有,从婴儿期到年老者都可以发生,随年龄增长数目增加,往往青春发育期明显增多。
5. 色素性毛表皮痣
也称贝克痣,多见于青少年。皮损好发于肩部、肩胛骨区及前胸。皮损初为淡褐色及褐色斑片,手掌大小或更大,境界清楚,边界不规则。皮损发生数年后出现多数粗毛。皮损随年龄逐渐发展,至成年后稳定不变。
6. 皮脂腺痣
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错构瘤,又称器官样痣。皮脂腺痣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其见于头皮。
7.毛细血管瘤(草莓样血管瘤)
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胸部,多为红色或紫色。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肤,也可能稍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虽然不会消失,但对健康没有影响。
8.海绵状血管瘤
像充满了血的浅蓝色海绵组织。通常出现在头部或颈部的皮下,如果长得比较深,上面覆盖的皮肤看起来无异样,并在青春期前会消失。
以上胎记一般不需要治疗。
9.鲜红斑痣
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疹,多出现在后颈部、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多数会逐渐消失。
胎记治疗
胎记若长在脸上、手脚上等明显部位,就令人困扰,有人因此自卑,会使患者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儿童,更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产生自卑或自闭的倾向。目前治疗胎记的主要手段包括脉冲光治疗、激光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