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瓣膜病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尚未接受手术的瓣膜病患者出现心房纤颤、有栓塞史者,建议使用抗凝剂,接受瓣膜替换手术心内植入机械瓣者需终生严格抗凝,接受瓣膜替换手术心内植入生物瓣者以及接受瓣膜成形术心内植入瓣膜成形环者,手术后6个月内需要严格抗凝;如术后6个月以后持续心房纤颤者建议继续使用抗凝剂。
2、为什么要抗凝治疗?
由于瓣膜狭窄或心房纤颤引起血流淤滞或紊乱易导致血栓形成,一些植入心脏内的人工材料如机械瓣膜,以及植入术后6个月内粗糙面尚未被自体细胞覆盖的生物瓣或瓣膜成形环,均可能激活凝血机制形成血栓。
心脏血栓脱落可能堵塞重要脏器或肢体血管,出现脑梗塞、肢体动脉栓塞等;瓣膜替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会影响人工瓣叶活动,使瓣膜开放和关闭功能不良,严重者卡瓣可致猝死。
3、用什么抗凝剂?
目前最多使用的是华法林;部分医生认为对于未接受过手术的瓣膜病患者出现房颤,以及生物瓣替换术后6个月以后合并房颤的患者,可以考虑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优点是每日口服100mg即可,无需经常抽血化验检测INR等指标。
4、如何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
抗凝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简称PT)正常值为11.5-14.5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简称PTA),正常值为80-120%;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简称INR),正常值在0.8-1.2。
其中INR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被推荐为统一用药标准。INR值低则代表凝血功能好(容易凝血不易出血),INR值高则代表凝血功能差(不易凝血容易出血)。
5、INR值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将血液控制在一种相对低凝状态,而不是调整到正常值范围内。
如果INR在正常值范围内上述问题1答案中涉及的患者就有可能会形成心内血栓了。也就是说抗凝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的凝血检测指标控制在一个偏离正常植的范围,相对来讲在此范围内既不容易形成血栓,又不容易因为抗凝过头产生出血倾向带来危险。
有机会阅读过美国心脏病协会瓣膜疾病治疗指南(ACC/AHA2006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ValvularHeartDisease)会发现,其中建议普通瓣膜病患者INR控制在2.0-3.0,有高危因素患者甚至建议控制INR在2.5-3.5之间。但是由于种族,地域和饮食结构不同,白种人高凝体质明显一些,亚洲人要差一些,我们发现在INR接近或超过3.0时中国人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会增加。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些标准。
在阜外医院,根据2011年7月我院成人外科中心结合临床制定的抗凝指导意见,建议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将INR调整至1.8-2.5范围内,我们认为这一范围比较适合多数中国的瓣膜病患者。
实际上每个患者具体情况会有不同,一般认为房颤、应用生物瓣膜、成形环以及主动脉瓣换机械瓣的患者发生血栓概率相对低些,部分医生认为这些患者可以将INR宽松地控制在1.5-2.0;二尖瓣换机械瓣或三尖瓣换人工瓣膜的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相对高些,可以将INR控制得高些,只有在1.8-2.5相对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INR的理想范围只是适合大多数患者,任何标准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如果INR控制在所要求范围内仍然有血栓形成情况,则需要适当将INR调整靠近上限一些;相反如果经常出现牙龈或皮下出血等情况,应该适当将INR调整得靠近下限一些。
6、如何调整华法林剂量?
华法林的剂量因人而异,一般在手术后第1天用4.5mg,第2天用3mg,此后根据当天的INR值调整剂量,方法是:
INR<1.8,增加日常剂量的1/3-1/4;INR>2.5,减少日常剂量的1/3-1/4;INR>3.0,或者有明显的牙龈,皮下出血等迹象,建议停服华法林1天及时复查INR。
住院期间会每天取血查INR由医生帮助您调整华法林药量,出院2周内建议隔日或每2-3日检查INR,至INR值和华法林用量相对稳定后,过渡到每个月检查1-2次。
7、声明:
根据临床工作中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总结如上,仅仅希望能帮助患者朋友们更充分地理解抗凝治疗,具体治疗决策请听从您的经治医生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