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紧张,吃饭常常狼吞虎咽,对吞咽不适常常以为是吃得太快了而不在意。同时,由于空气污染及工作紧张,患慢性咽炎的人也很多,对咽部不适更容易忽视。这里要特别指出,吞咽不适并非都是咽炎,也是食道癌的早期症状。那么食道癌,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呢?早期症状又有哪些呢?
吃不下饭?警惕食道癌
如果你突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赶紧去医院就诊,别耽误了病情:
1、吞咽食物时的异物感:一般病人门诊就诊时主诉有永远咽不完的东西的感觉。因症状轻微并呈问歇性发生,也易被疏忽;
2、吞咽困难: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先是对固体物质如馒头、米饭吞咽困难,继而是对半流质食物如软面条等吞咽困难,最后出现流质食物如水、牛奶等吞咽困难;
3、食物滞留感:在吞咽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或者胸骨后紧缩感。食完后消失;
4、其他症状:少数患者会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特别提示:食道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晚期。部分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胸骨后不适感、局部灼烧感。随着病情发展,继而出现进食后的吞咽困难,先是对固体物质如馒头、米饭吞咽困难,继而是对半流质食物如软面条等吞咽困难,最后出现流质食物如水、牛奶等吞咽困难。
九成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 22 万例,死亡约 20 万例。根据近期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已然成为了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威胁。
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易被察觉,九成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治疗也更加棘手。早期食道癌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晚期食道癌患者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无法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存活率只有30%左右。因此食管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对高发区人群中采取宣教和应用食管细胞学诊断方法开展普查,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食道癌易感基因检测 早期筛查很简单
肿瘤细胞从开始变化,到发展为真正的肿瘤,时间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食管癌易感基因检测,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对受检者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与已知的食管癌疾病基因(或基因位点)进行比较,确定个体可能得食管癌的风险,真正早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1、它能够帮助健康人了解患病风险,提前做好预防,避免实际患病;
2、它能够帮助食管癌病人确定发病原因是否由基因异常引起;
3、还有助于实现用药安全,以免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
检测方法很简单:只需取被测者的口腔黏膜,即可进行基因检测。
以下高危人群,越早做越好:
1、年龄超过40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有上消化道症状;
4、有食管癌家族史;
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