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一经明确诊断,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包括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排石等。尽管许多病人能一次性成功的治疗,但有相当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尿石症患者未接受有效的预防措施,终生复发率接近100%;相反接受预防治疗者,复发率仅为15%,因此,预防结石复发是至关重要的。
在众多预防结石复发的因素中,参照结石成分,从而在饮食上加以调整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组分析提示:结石发生率最高为草酸钙―磷酸钙混合性结石以及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相对而言,磷酸镁铵结石,尿酸结石比例较少。不同成分的结石,病因不同,在诊断和治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正确认识不同结石的性质和成分是非常必要的。
肉眼观察结石外观结合结石的定性分析可以使结果更趋完整和准确。
除原发性高草酸尿尚无法预防和有效的治疗外,继发性草酸钙肾结石患者约有20%出现轻度高草酸尿,限制饮食中草酸盐的摄取,能纠正这些患者的高草酸尿并减少结石复发。尿中草酸可来自富含草酸的食品如菠菜、草莓、巧克力等。另外,体内甘氨酸、羟脯氨酸、维生素c等也可经一定的途径转化为草酸,即内源性草酸。
另外,含钙结石占绝大部分。“结石病人要少吃钙”。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受到这种误导。通常,饮食中的草酸和钙可在肠道内相互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后随粪便排出, 所以低钙饮食反而会造成肠道内游离的草酸增多,吸收后从尿中排泄时导致尿草酸增加。由于草酸引发成石的风险比钙大得多,因而是更危险的因素。目前,我国居民多以素食为主,食入的草酸量较多,而钙却明显偏低。根据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国人每日钙需要量的底限是800毫克,但我国城乡居民实际的平均摄入量405毫克,仅为一半,只相当于美国人每日钙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人本身就一直在低钙饮食。我国草酸钙结石的患者在相对率上高于其它发达国家,可能与此不无关联。所以,“低钙饮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没有科学根据。尤其是儿童处于发育期需钙量大是正常的,是钙正平衡,一般不会引起结石。况且进一步限钙还会导致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
并非任何东西跟钙结合了就长结石。例如,枸橼酸跟钙络合可形成可溶性较高的枸橼酸钙,不仅竞争性地抑制了草酸钙的形成,而且枸橼酸钙也是一种结石抑制因子。当今认为,造成尿钙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高蛋白食物吃得过多,即“高蛋白饮食是高尿钙的第一推动力”。由于蛋白可分解为氨基酸,可使血趋向酸化。骨骼在酸性状态下脱钙,后者经血排入尿中从而导致尿钙升高。
根据大量调查,结石的发生与饮用水的“量”有关。这个“量”对于成人而言,不应单看饮水量,而是应保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因为在高温下、或运动及体力劳动时会有大量汗水蒸发使尿量减少,结果会造成尿中成石物质浓缩,进而诱发结石形成。
对于不同成分的成人结石,除了大量饮水外,还应采用以下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防治措施:
(1)草酸钙结石:忌食菠菜、欧芹、芦笋、草莓、李子、浓茶、巧克力以及各种干果(核桃、栗子、花生等,质地越硬,含草酸越多)。
(2)磷酸钙结石:不宜饮用碱性饮料,例如各种可乐等。每日限用食盐5克以下,忌食味精。大幅限食肉、蛋等高蛋白食品。
(3)尿酸结石:忌食动物内脏和酒类;限食肉、鱼、虾类,每日不超过100克;少食蘑菇、豆类。蛋、奶中的嘌呤含量很低,可以食用,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4)磷酸铵镁结石:即感染石,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尿路感染。
(5)胱氨酸结石:复发率极高,应严格限食肉、蛋、花生和豆类食品。应以大米为主食,多食蔬菜、水果。遵医终生采用药物治疗。
结石成分分析是确诊结石性质的方法,也是制定结石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自然排出、碎石或手术取出的结石都应进行成分分析。其检测原理是依据样品在红外光区吸收峰的特征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
总之,结石本身是“果”,而不是“因”,只有追根寻源,弄清结石成分,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结石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