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自己的健康
中国人的健康意识较差,尤其是中年人,35~45岁这一阶段,无论对个人生命,一生的事业,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都是处在非常重要的生产力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这些人白天忙事业、忙工作,晚上忙应酬,非常辛苦。很多企业家希望现在拼命赚钱,退休了再花钱买命,这是非常荒谬的人生设计!与其搞非常豪华的干部病房,得了心肌梗死住最好的条件,用最好的支架,不如先把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下来,把生活方式改变了,预防得病,防患于未然。
2、从青少年到老年的终生健康管理
预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中年强化,老年继续,健康要终生管理。从青少年开始启动主要是针对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到中年,尤其是男性,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已经形成,已经从不良的生活方式转化为代谢指标的改变,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危险因素的控制和代谢指标的干预,应定期筛查血压、血糖、血脂,注意亚临床变化(如IMT增厚),及时干预危险因素。老年阶段要继续危险因素的控制,健康管理是终生管理。
3、用科学的证据指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中国是卫生资源匮乏的国家,同时也是卫生资源浪费最大的国家之一。广大老百姓还是靠看广告来维护健康,作健康投资,因为老百姓追求没有副作用,实际上没有副作用也没有作用。
(1)心血管疾病预防首先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坚持适量运动,运动强度应以不感觉劳累为原则,过量运动和缺乏运动均不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走路是最好的运动,便于实施,不需要特殊条件,而且安全,对老年人关节、肌肉、韧带损害很小,对心脏相对不是太大负担。
第二是合理饮食,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吃什么不吃什么,什么都需要吃,关键是总量要控制。总量控制好,吃什么都行,合理搭配,饭吃八成饱非常重要,不但有益健康也是生活质量的基本体现。
第三是关于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界定吸烟是疾病不是嗜好。任何阶段戒烟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就没有愉快的生活,也没有好的生活质量。尤其在面对社会上的急功近利,在大面积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耐的住寂寞,坚守那些不能改变的东西,也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2)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坚持使用有科学证据、有预防作用、能改善预后的药物
第一是降血压达标。我们现在有了一系列有效的降压药物,50年来最重要的成就和证据是降压达标是硬道理,即使使用传统降压药物,只要把收缩压降低10~12mmHg,舒张压降低5~6mmHg,就会使脑卒中减少40%,心肌梗死减少16%,心力衰竭减少50%,而且不增加癌症和其他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降血压达标可更大幅度减少致残致死后果。普通人群血压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人群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的研发是人类征服冠心病的第一线曙光,他汀类药物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它的证据非常充分。他汀类药物可使心肌梗死的初发(一级预防)或复发(二级预防)降低30%~40%,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发展延缓、甚至逆转,他汀类药物非常安全。
预防血栓的药物。无血栓则无事件,预防血栓就能预防致残致死后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均是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洛丁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代文)、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这些药物不仅可改善症状,而且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总死亡率,因此,这些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