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人,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大为增加,危害严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2、骨质疏松不可小视
在医学界,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三种疾病已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绝不能小看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目前全世界骨质疏松患者约2亿人,其发病率居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我国每年治疗老年人骨折耗费的医药费约150亿元,由此带来的家庭负担是相当大的,发生骨折的老人中至少3成是因骨质疏松引起。
3、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症?
正常情况下,骨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分解吸收旧骨来完成。人的一生中,骨的形成和吸收呈动态平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大于吸收,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的最高值;此后,骨的吸收大于形成,使骨密度越来越低,当骨密度低于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女性中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早。这是因为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骨量大量丢失,还可能导致严重的骨折,如髋部、脊柱等。在老年人,发现身高较以前降低,出现驼背,实际上就是一个骨质疏松导致的慢性骨折。轻微的弯腰或咳嗽就可能引起脊椎骨折的,引起疼痛。
4、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骨骼及关节疼痛:
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疼痛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点,可为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者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②、身高变矮、脊柱畸形:
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单发或多发,有或无诱因。
③、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而诱发,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到后发生骨折。 其发生部位一般在脊柱、髋部及腕部等处。
5、哪些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据统计,下列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要高于一般人,应提早预防。
①、大量摄取咖啡、茶、不当节食减肥者;②、饮食缺钙者;③、运动少,不常晒太阳者;④、肝肾功能减退者;⑤、年龄增大者;⑥、遗传疾病者;⑦、长期卧床者;⑧、更年期后妇女;⑨、偏高蛋白饮食者;⑩、嗜烟、酗酒者11、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药、胃药等药物者。
6、如何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骨密度测定。
测血钙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检查方法,因为骨质疏松患者血钙往往正常,这是由于骨丢失使钙入血的缘故。
世界卫生组织把骨密度检查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骨密度测定评价骨的质量,早期了解骨量的减少及骨质疏松诊断,为质量提高依据。
正常骨量时T≥-1.0,骨量减少时-2.5<T<-1.0,骨质疏松时T≤-2.5。
7、骨质疏松症应该如何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缓解骨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长期提高骨量;预防关键部位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础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
药物治疗就是需要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抑制骨吸收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主要是甲状旁腺素。
8、中老年朋友,走出补钙的误区!钙剂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关系:
钙剂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必要条件。没有补充钙剂,而单纯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相当于工厂内仅有生产设备而没有原材料。仅仅补充钙剂而没有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相当于工厂内仅有原材料而没有生产设备。因此,在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时,既要补充必要的钙剂,还要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何合理应用,需要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给予专业的指导用药。
9、各种钙剂的特点:
①、碳酸钙:含钙量高,副作用小,吸收率高,可达40%,与牛奶相似;②、乳酸钙:容易溶解,但含钙量低,含钙13%;③、葡萄糖酸钙:含钙9%,制成片剂后含量更低,要达到成人每日补充钙1000毫克,需要口服太多药片;④、磷酸氢钙:是日本常用的补钙品种,含钙23.3%,相对较高,但药片崩解和吸收较难,加之含磷,对肾功能障碍者有害,因此应用较少。
10、骨质疏松的自我保健:
①、多晒太阳,每日至少有15~60分钟的户外运动,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强化骨质;②、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多喝牛奶及奶制品,多食深绿色蔬菜。虾皮、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奶含蛋白质较多;③、避免过量的浓茶和咖啡,忌烟酒;④、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胯部及脊椎骨折;⑤、咨询专业医生,做到预防骨质疏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