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蚕,又称耳屎,医学上叫做耵聍,是常见的身体分泌物之一。生活中,很多人愿意自己用挖耳勺清理耳道异物,也有人选择用棉签棒将耳蚕粘出。但有时,操作的失误、耳蚕过多等情况也偶有发生,而这样的时候,个人往往难以应对,需要求医问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耳蚕。
医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外耳道软骨皮肤上存在着耵聍腺,与汗腺泪腺一样,是我们身体分泌分泌物的出口。耵聍腺分泌的分泌物就是耵聍。分泌之初呈熔蜡状,逐渐干燥凝固成片,形成常见的黄色块状物,通称耳蚕。
耳道中的耵聍物质对外耳道,尤其是对鼓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正常状态下,它的存在可以帮助耳道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且可以吸收一部分噪音,保护鼓膜。
黄色部分为耵聍腺
一般来说,耳道中的耵聍可以随着运动、下颌活动等行为自然排出。但有一些特殊情形如外耳道受到刺激、外耳道畸形、狭窄、绒毛过少等均会导致耵聍越聚越多,长期积聚便会造成耵聍栓塞。若出现耵聍栓塞,则会影响听力,严重的还会导致耳鸣和眩晕。
耵聍栓塞出现后,由于耳道中异物较多,且积累的耵聍成坚硬块状,取出困难,因此不建议个人自行操作。一般建议患者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取出。若耵聍取出无障碍,则可以使用小钩或镊子取出。若取出时发生疼痛、阻塞等现象,则应当避免蛮力取出,可使用甘油、双氧水等溶液滴入耳中,软化块状耵聍,待其软化后用小钩镊子取出。如仍然无法顺利取出,则需要使用专业药剂,滴耳数小时后用专用的吸耳器吸出。整个过程需要尽可能地小心,若使用暴力则容易伤及外耳道内侧,严重的还会损坏鼓膜。
黄色块状为耵聍,这里已经出现了栓塞
耵聍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的体质不同,耵聍腺分泌耵聍物质的速度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需要清理耳道的时间因人而异。不过,一般不建议过于频繁的清理,因为每一次操作都有可能伤及耳道和鼓膜。
正常的用耳不会导致耵聍分泌发生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使用耳机、耳麦等设备,会刺激耳道分泌更多的耵聍,因此长期使用耳机设备的人群易出现耵聍分泌较多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