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刘完素在《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及“玄府”论基础上吸纳了我国传统道学、儒学等有关内容,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特别是对人体的视、听、嗅及味觉以及大脑所表现的思维、意识、神志、精神等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重要性的探索研究,对玄府学说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发展,其代表著作为《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以下简称《原病式》)。现就其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对眼科临床的指导意义作探索性论述。
一、刘完素“玄府学说”的物质属性及运动规律
(一)确定了“玄府”的相关名称玄府的名称较多,如说:“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1]①前三者为总结《内经》最早概念,即玄府乃气液出入的腠道门户,有形态和功能可理解。后二者,为刘完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道理幽深,功能奥妙难释,结构毫微难察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和消亡规律,具有哲理性概括的科学假设。
(二)“玄府”具有无物不有的物质性和广泛性玄府不仅在有生命生物体中,而且在非生物体中亦同时存在。如说“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1]①刘氏阐述了二点:第一、玄府存在的物质性;第二、阐述了玄府的广泛性,以生物体为例,玄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内部的腠道和门户,实属玄微难察。
(三)“玄府”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也是生命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内经》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2]①生命活动正常和异常变化的规律。又论“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1]①从而揭示了生物体的五点规律:1、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2、升降出入是生物体内物质运动的形式;3、生、长、化、收、藏是生理变化的规律;4、气变、气弱、气乱、气绝乃是病理变化的规律;5、生、长、壮、老、已是生命运动的规律。
二、刘完素“玄府学说”中论“神”及形神合一的思想
刘完素在《原病式》中论“神”的内容包括精神、神志、意、神识、神机和神华等,神是由物质生成,具有物质及玄府的一切属性,充分论证了形神合一,不可分离的思想。
(一)神是由物质气或血气所生成。刘完素说:“夫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1]①又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1]②
(二)神同样具有物质的一切属性。 1、精神:与气液、血脉、营卫并列。如说:“若目无所见,…气液、血脉、营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1]③ 2、意:与眼耳鼻舌身五者并列,为并“六欲”。[1]④ 3、神识:与六欲并列,说:“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通利也。”[1]③ 4、神具有升降出入的功能。
(三)神是人体器官、组织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 1、神是五官功能的外在表现,根据《原病式》论神之意,“目为五脏之神华” [1]⑤、“暴喑,猝痖也,…神浊气郁” [1]⑥、“聋者…神气不得通泄也” [1]⑦等。 2、神是脏器等功能的表现。如:“遗尿不尽,…神无所用也。” [1] “梦者,神迷也” [1]⑧。冒昧“气热则神浊冒昧,火之体也” [1]⑨ 明代《证治准绳》说:“神之在人也大矣,在足能行,在手能握,在舌能言,在鼻能嗅,在耳能听,在目能视,神舍心,故发于心焉。”[3]①
(四)神具有保守形体、抵御外侮的防病功能。《原病式》说:“精中生气,气中生神,神能御其形也。由是精为神之本也。形体之充固,则众邪难伤,衰则诸疾易染。” [1]⑩明确表明精神七情因素是防治疾病的要素之一,以及在防治疾病中的重大作用。
(五)神的病变表现。五志、六欲、七情是“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常变化即是“神”的病变表现之一,多与心、脑病变有关,以发病急速为特点,为中医对人类心理疾病及心身疾病的诊治理论奠定了基础。神的病变表现为: 1、暴病暴死:“火性急速也…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而为病也。” [1]③ 2、卒中:“多因喜怒悲思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故也。” [1]⑾ 3、狂越:“乃失志而发病。” [1]⑨ 4、禁栗:“如丧神守,神能御形,而反禁栗,则如丧保守形体之神也。” [1]⑿(六)神的康复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目标之一 1、精神康复是治疗的最高目标。疾病康复的目标除组织器官的功能恢复外,还要达到神的升降出入平治于权衡[1]⑤,即《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先察其神,神、形同治。特别对某些疾病的发生,是神(五志、六欲、七情)先病而形后病,治之为要,先察其神,先治其神,或者神、形同治,很有必要。
三、“玄府学说”中论“七情皆从火化”为病
刘完素在论述“五运(五脏)为病”、“六气皆从火化”的同时,还系统地论述了“神”、 形神合一的科学内涵及“七情(神)皆从火化”,即“情(神)之所伤皆属火热”的发病观及其在临床的指导意义,共同组成了火热论的病因病机,似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择其要者阐述如下:
(一)“七情皆从火化”是刘完素所倡导“情之所伤皆属火热”的理论刘氏重点阐述了三点:1、五志皆从火化的发病观;2、六欲皆从火化的发病观;3、七情皆从火化的发病观。如说“志者肾水之神”,“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也。七情者,喜怒哀乐惧恶欲……情之所伤,则皆属火热。”“六欲七情,为道之患,属火故也。”[1]④并举例“如中风偏枯,由心火暴甚,……则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过度,而卒病也。” [1]⑧强调急中、暴仆多系情志所伤,火热之极所发。
(二)情志发病的病机为精神、神气郁结不能升降出入刘氏对暴盲、青盲等视觉障碍一类的疑难病的各种异常表现作了病机分析:“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营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故知热怫郁于目,无所见也。” 又如“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玄府壅塞,神气不得通泄也。” [1]⑦“痞与否同,不通泰也,谓精神荣卫气血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痞也。”[1]⒀《医学纲目》称其:“目盲、耳聋……神气出入升降之道路不通利。” [5]使我们对刘完素所强调的“七情皆从火化”的发病观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情志所伤化火的疾病,有急、速、重的特点。某些情志化火为病表现为外无热象可征,乃为精神、神气郁结玄府,不能升降出入,犹如无焰之火,发病急,发展快,病情重,预后险等特点,如眼科中之暴盲,包括青盲早期发病,患者唯自视不见,二目外观光明,同于无病者,外无见症或热象可辨。而外感六气皆从火化,似有焰之火,有火象显露,身热恶寒或不恶寒、口渴、或烦渴、便秘、溲赤,舌苔黄、舌质红、脉数等,有火热之象可征。
四、刘完素“玄府学说”对眼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指导认识疑难眼病的辩证思维方法中医眼科学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内障眼病由于直观取证难,仅凭患者的主观症状为依据,对引起视觉功能障碍的各种眼病亦感到玄微,常冠之以“神”表达之。如眼组织及功能名以瞳神、神水、神膏、神光等;在疾病方面亦常以神命名之,如神光自见,神水将枯,神珠将反等。诚如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说:“内障难治者,外不见症,无下手处也,且内障之人,二目光明,同于无病者,最难分别,惟目珠不动,微可辨耳,”并感叹:“医门十三科,惟眼科最难” [4]①“眼球”就是人体“玄微府”的缩影,刘氏所创立的玄府学说也指导认识疑难眼病的科学假设,像打开玄微府一把“金钥匙”,对后世眼科学的发展影响较大。
(二)指导眼科学术理论的发展
1、 刘完素建立了疑难眼病病因病机的基础《原病式》中多次分析了疑难内障眼病,如目无所见、目视盲、目昏、视如蝇翅、黑花等病因病机,是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致使“玄府闭小”、“玄府闭合”[1]③而使气液、血脉、营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所致。为眼科学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楼英首先列举解玄府郁结诸因的药物楼氏在《医学纲目》(1565年)中表达对刘氏“玄府学说”的坚信不疑,说:“诚哉!斯言也。目盲,耳聋,鼻不闻臭,舌不知味,手足不能运用者,皆由其玄府闭塞,而神气出入升降之道路不通利。”[5]总结了先贤治目昏花,选用相应药物解郁结的治疗经验,如羊肝丸中用羊肝引黄连入肝解肝中诸郁,黄连之类解热郁;椒目之类解湿郁,茺蔚子之类解气郁;芎、归之类解血郁;木贼之类解积郁;羌活之类解经郁;磁石之类解头目郁;东垣、丹溪治目昏用参芪补气血,使气血盛则玄府得利,出入升降而明。楼英并很祟敬地评价“玄府学说”说“凡此诸剂,皆治气血郁结目昏之法,而河间之言,信不巫矣。” [5]
3、王肯堂首先运用玄府学说分析诸多疑难眼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准绳》(1602年)中首次总结了诸多内障疑难病如暴盲为伤于阴,伤于阳,伤于神,青盲为玄府郁遏,神光自现为玄府大伤、孤阳飞越,视正反斜为玄府郁滞、气重于半边,视赤如白为内络气郁,黑夜精明为水火不交、精华关格,云雾移睛乃玄府有伤等病症[3]②-⑦,初步揭示了有关类似现代视神经、视网膜、玻璃体等内障眼病的神秘面纱,但对上述病症大多无具体方药治疗。
4、傅仁宇首先补充了治疗疑难眼病的方药傅氏在《审视瑶函》(1644年)中运用玄府学说,在王氏论述暴盲、青盲等诸多疑难眼病的基础上,结合自已的临床经验,在上述有关病症后补充了相应的治疗方药,改变了以往有病症无方药的状态,为后世有所遵。特别是选用了薛已《内科摘要》中的加味逍遥散(称为加味逍遥饮)治疗暴盲症有极好的疗效,并在暴盲症之首欣喜作诗:“暴盲似祟最跷蹊,蓦地无光总不知,莫道鬼神来作孽,阴阳关格与神离。”[4]②表达揭开暴盲奥秘不可知和不可治的 “玄微府”的喜阅心情。现今已成为中医眼科界治疗暴盲、小儿青盲(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早期)等的常用首选方药。
五、玄府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案例
例一、双眼急性横断性视神经炎(五志、六欲皆从火化案)孟××,女,44岁,住院号:029519,初诊:2006.9.21 主诉:双眼突发视物不见10天。起病第二天双眼黑,伴有眼球转动痛,某省府医院诊断为“双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给于地塞米松10mg 静滴,3日后,改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 静滴 5天,并合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及球后注射等,治疗无效,转我院治疗。检查:身体一般情况可,双眼视力无光感,瞳孔直径约6-7mm,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双眼视乳头潮红,隆起约3D,边缘不清,动脉正常,静脉稍瘀滞,视网膜大致正常。F-VEP:双眼未引出波形。实验室检查:除餐前血糖为6.4mmol/L以外,血、尿、生化、脑脊液常规检查均正常。MRI:双眼视神经、视交叉增粗,异常强化,考虑视神经炎可能性。诊断:双眼横断性视神经炎。
此病为心肝火盛,郁结玄府而精神气液不能升降出入所致暴盲,方用丹栀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丹皮、炒山栀、银柴胡、当归、炒白术、炒白芍、龙胆草、当归、黄芩、生地、车前子、丹参、川芎、羚羊角粉等)清肝泻火、疏利玄府郁结,另服牛黄清心丸,辅助神经营养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硫唑嘌呤、雷公藤片等治疗。
10.8:双颞侧有光感,双眼已无胀痛及转动痛,大便稍溏,眼底视乳头边界尚清,已无明显隆起,色潮红。心肝火郁病势已减,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地龙、夏枯草、丹参、葛根、丹皮。辅以龙胆泻肝丸治疗。
11.19:双眼指数/15cm,光定位恢复,眼底:视乳头边尚清,色稍淡,全身无明显异常症状,考虑心肝火盛已止,肝肾之精气已伤,改用益精升阴敛聚瞳神治法,用明目地黄丸加夏枯草、银柴胡、生黄芪、蜈蚣等。
12.25:出院前检查:双眼视力0.02,双眼瞳孔直径5mm,对光反应稍迟钝,双眼眼底:视乳头边界尚清,色苍白,余尚可。07.11.20:双眼矫正视力:右:0.15,左:0.2。双眼电生理:F-VEP检查:双眼已引出波形。
病案分析:本案例为双眼急性横断性视神经炎,现代医学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无效。我们分析,该患者为女强人,任公司经理,发病前正忙于筹建二家分店,劳心劳力,内伤于神,正如《原病式》所说:“六欲七情为道之患,属火故也”、“暴病暴死,火性急速故也”的发病病机,特点急而烈,伤而重,暴盲于顷刻,使人有玄微莫测之困惑。实为心、肝热郁,玄府闭塞暴病,精神、气液、血脉不通所致。辨证施治,首选加味逍遥饮合龙胆泻肝汤,配以牛黄清心丸清心泻肝,以解玄府热郁,使神气出入升降通利;继以桃红四物汤疏利气液血脉;后以益精升阴,敛聚瞳神之法[6],用明目地黄丸方加味,最后又走上了为商之道。
例二、多发性硬化症(七情皆从火化、形神同治案)付某某,女,17岁,市重点中学生。门诊号:024885。初诊时间:2005.4.18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7年,反复发作9次 1998年发病视力下降伴眼球疼痛,共发作2次,2000年又发作,近2年共发作9次。2004年底在××医院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现仍每日服强的松1片,左眼球后仍疼痛,眼科检查:双眼0.1,矫正1.2,近视力:J1,双眼瞳孔较大,直间接对光反应(+),不能持久,双眼眼底:视乳头色淡白,动、静脉尚正常,黄斑中心反光(+),诊断:多发性硬化症。全身情况:平素烦躁易怒,纳睡二便正常,证属气虚精亏,七情化火之侯,治拟益气养精,清肝解郁。方药:生芪30g 菟丝子10g 女贞子10g 五味子10g 山萸肉10g 熟地30g 柴胡6g 炒山栀6g 丹皮10g 黄芩10g 防风6g 蜈蚣2条等。以后又于05.8.23、10.25、06.3.6均以眼球后疼痛,视力轻度下降,在当地医院给服激素,1-2周后来我院诊治,用前方加减治之,兼服灯盏花素片、玉屏风散颗粒。多次嘱其考试以及格为目标,防止精神负担太重,导致复发。 06.9.11复诊:双眼视力矫正1.2。眼底同前。将方药改作为水丸,每服6g,日3服。 07.5.27,20岁,电话随访:06年底已办退学手续,并停激素等,现在某公司任职,已无精神压力。 07.8.27复查:自06年3月复发后至今未复发,矫正视力:右眼 1.2,左眼 1.0,双眼底视乳头色苍白,边清,A、V尚属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电生理检查结果:双眼视神经传导功能降低,视网膜血循环及视网膜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病案分析:本患者10岁双眼视力下降,特别是上重点高中后,每遇考试成绩稍差,即闭门哭泣,数日方能平息,成为多次复发诱因,亦属“七情皆从火化”的病例,一旦解除精神压力,去除悲泣病因,药物治疗即可收到良好效果。此类病人乃为“神先病而形后病”,治病时“要治神与治形并重”。
例三。视惑(神先病而先治神案)治眼花见物法:
有患心疾,见物皆如狮子形,伊川教之:即以手向前捕执之,见其无物,久久疑疾遂去。愈。(《审视瑶函》)[4]③ 病案分析:本案引录古人视惑之案例,称为“心疾”即心藏神,因神病所致,以治神之法,不药而愈。
例四。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六气发病皆从火化”案)刘某某,男,8岁,初诊日期2006年7月5日双眼红痒3年,入夏(6月)即发,秋凉即轻,伴粘丝状分泌物,痒甚欲用手指擦之,每用碘必殊及色甘酸钠眼药水即可缓解,久用则无效。检查:双眼上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球结膜充血(+),角膜(-)。患者起居饮食正常。处方: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赤芍 丹参 苦参 地肤子各6g 蛇床子3g 川椒1g,服七剂,痒势大减,再服七剂,已无痒感。以后连续服药,一月巩固之。07年6月又复发但症状较去年轻,继用去年方药,一月即止。
病案分析: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中医属“目痒症”范畴,多发于儿童,过去常用祛风、清热、止痒之剂而效果不好,现根据“六气皆从火化”理论分析,春分至秋分,特别是小暑至大暑之间,为天时暑热极盛,少儿体内阳热相感而发,属暑湿热毒郁结目中玄府。《原病式》中治湿热痢之经验,“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或微辛热佐之则可。”[3]○14方中稍加用川椒佐之,又兼楼英用川椒解玄府湿郁,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例五。睑腺炎(“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案)睑腺炎(俗称针眼)尤其儿童常有多发性睑腺炎,甚者左右眼、上下睑或同时或先后发病,成硬结而又复发者,过去以眼睑属脾胃,常用泻火解毒剂,或兼以健脾运化治之,皆难以抑制复发之势。以后按照《原病式》“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论,分析该病为眼睑之疮疡乃心火独盛上炎所致,不再从脾论治,方用牛黄清心丸,成人每次1丸(小儿用1/3-1/2丸),日2次,3天后每日1丸,服6天。每晚睡前用四黄膏涂敷眼睑处,覆盖保鲜膜过夜。非急性者每天湿热敷3次,每次15分钟,直至消退停止。同道试之。可刘完素在《内经》运气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玄府气液等升降出入、形神合一的理论,重点阐述五运(五脏)主病,六气皆从火化,七情皆从火化的病因病机、病证脉治,形成了寒凉派的基础理论,不仅对温热、瘟疫的防治有指导意义,对中医眼科学内障眼病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划时代重大意义。八百余年不仅立于不衰之地,而且多次为大医应用和推荐,其原因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王永炎院士亦给予刘完素极高评价,称其是“读经典,做临床”的楷模[7]。随着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系统探索和揭秘“玄微府”的气液出入升降功能已显曙光,将会更有益于供临床研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