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见到汪忠镐,都是他“五?一”从北京赶回杭州老家休息的短短几天,打开他的手提电脑,显示屏首先跳出的是一张他女儿结婚时的相片,相片中老人的儿女和老伴都衣着光鲜,笑容灿烂,一个幸福的家庭。日常生活待人谦和的汪忠镐教授却有一股治病救人的“牛劲”,老伴和子女在美国多次盼他合家团聚,但他说,中国更需要我!年近70时成为中科院院士,他仍坚持为病人施行手术,也亲身经历了被误诊、多次险遭病危后发现了“胃食管喉气管反流病”。名闻遐迩的他说:“晚年没有任何计划,活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我会激情不断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年近7旬的汪忠镐教授不断治病救人,首先坚持决不能误诊。而他自己却几乎倒在“误诊”的病床上,说起这段经历,汪忠镐很激动,他闯过了几次“鬼门关”,才发现胃食管到喉气管的反流这一致命凶症。
2003年,汪教授因喷嚏、咳嗽、流涕,先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几经治疗,毫无疗效。接着出现了餐后或睡眠期间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又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以此病进行治疗后,症状只是略有缓解,不久又故态复萌,程度日益加重。他每日凌晨2-3时均会因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而憋醒,必须坐起,无法躺下。但在此后半年中,他先后4次因喉部异常紧缩、几乎无法呼吸而送至医院抢救,每次都做好气管切开的思想准备。最严重的一次已导致窒息、不省人事,抢救过来时,医生给他开了“病危通知书”。
患胃食管反流 误诊险死
2005年底汪忠镐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不时咳嗽、咯痰引起了一位锡金国医生的注意,提醒他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因此病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咯痰症状。在仔细诊断下,病情确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汪忠镐百感交集:“正确的诊断为生命带来了希望,医生需要有跨学科思路。”
他的美国同事为他做了手术,痊愈后他说:“我自己的病治好了,我有义务让和自己一样患难者得到治疗;要把已被误诊的诊断加以纠正以得到正确治疗。” 在二炮总医院的积极响应下,汪忠镐教授病愈回国后的第34天,即2007年4月29日成立了内地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并获聘请为中心主任。在汪忠镐的带领下开展微量射频治疗术,并引进了国际领先的腹腔镜下或经胸、经腹的胃底折迭术。治疗过程中,他发现射频导管在操作中很容易引发病人喉痉挛危象,十分危险。为保证病人安全,经过几次摸索实践,发明了抗反流型射频治疗管。如今95%以上的呼吸困难或所谓“哮喘”患者重获新生,还有很多病人已经确诊等待治疗,以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也推广到了武警总医院和251等医院,并将在全国陆续推开。
倡跨学科思维 精进医道
汪忠镐本是血管外科的专家,胃食管反流病则是消化内科疾病,而病人又不在消化科,而在呼吸内科,必须要有跨学科的思路才能使他从一个高难度的布加综合症跨越到另一无关学科的常见病,平中见奇,以他的自身经历,开创了新的医学奇葩。他发出呼吁:“胃食管反流病长期被误诊为哮喘、冠心病、咽炎、鼻炎等,病人随时处于窒息的危险中,他要求大家帮助发现病人,这类病人的发现几乎就等于使之得到了救治,他不想让众多的胃食管喉气管反流病患者继续挣扎在痛苦和危机中”。
外科禁区 享国际殊荣
“第四届国际布加综合症大会]授予汪忠镐教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该领域作出的世界性贡献。”
汪忠镐是全球获此殊荣第一人。布加综合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还只限于《希氏内科学》上的半页记载。罹患此症者,双下肢肿胀以至溃疡、肝脾肿大、腹大如鼓、重者的手指无法触及肚脐、后期消化道出血,死亡率极高。治此病最难之处是需施手术部位的大小血管交错、重要器官密布,“无法下刀”,被国际医学界称为“外科禁区”。
1981年,汪忠镐向布加综合症发起攻击。他带着助手们从动物实验、死体解剖入手进行努力,终于明确了其关键症结是[肝静脉和下身大静脉向心回流发生堵塞],这为彻底治疗布加综合症打下理论基础。他创立的肠―颈、肠―腔―颈胸骨后转流、侧径根治、手术与介入联合破膜、支架加肠―腔转流、肠―腔―房转流、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扩张和支架等新术式,在国内、外得到推广。
医布加综合症 真正权威
1996年,美国《当代外科问题》以140页的篇幅介绍了汪忠镐对布加综合症的研究,在世界血管外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汪忠镐与其3名学生目前已诊治布加综合症病人2,640人,80%以上已经康复,全世界总共完成此类手术估计是3,000多例。他还创立国际布加综合症学会,有关成果为《黄家驷外科学》和《美国脉管教科书》等增添了新篇章,《牛津外科教材书》也引用了一页。对用于该病的人工血管,汪忠镐最早实现了人工血管腔面的快速内皮化、百日通畅率100%,应用于临床,在意大利《血管病理学进展》和美国《血管外科学》各撰写一章。哈佛大学权威Callow教授和国际脉管杂志《Balas》主编给予高度评价并予全系列刊出。
国际脉管学院主席约翰教授和美国血管外科先驱杰克逊教授说:“在布加综合症的综合治疗上,我们都没有资格发言,只有汪教授才是真正的权威!”
良心医生 珍重生命
淡泊名利、俭朴生活、献身事业,是汪忠镐一生的追求。他不烟,不酒,不吃请,他嫌推杯把盏太浪费时间。“我只说实话,不会奉承人,因而常常要得罪人;我也不要人们说我是什么权威,我的工作只要对病人有利和得到认可就好。”
汪忠镐认为无论是攻克布加综合症还是研究血管外科,都不是他的选择,而是病人的需要。“在病人面前,别说我是院士,我就是汪忠镐,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医生。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医生至少要给他们一点同情、一点关怀、一点认真和一点爱心。只有在爱心基础上的实践才能出真知。院士也是生活在老百姓当中的。”
精打细算 帮穷病人省钱
“在患病中,我深深感到对于一个医生,医德和医技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前者。”汪忠镐说,“年轻的大夫应该认识到,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要先培养自己的医德,有了良好的医德,就会不断琢磨技术,医技自然也就提高了。我的老师曾宪九教授、吴英恺教授和裘法祖教授等医学名家,他们看病,绝不仅仅看看片子就了事,而是详尽而逻辑地问清来龙去脉,了解现状,分析主要矛盾所在和各种可能性,绝没有半点含糊。”
汪忠镐查房时总有两件事必问,一是病情,二是经济状况。因为他治疗的布加综合症患者或疑难重症患者绝大部分是穷人,尤其是农民,还有被其它医生做过一次或几次手术也没有治好、或反而治坏的病人,他们大多缠绵病榻多年,以致债台高筑。汪忠镐总是精打细算,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开支,有时甚至自己掏钱为病人解决路费。
别人做砸了的手术汪忠镐也敢去接,别人认为不属于本科业务的手术他也会反复分析、充分准备后去做。有人说他不安分。他说: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人的良心就是不能只算计个人得失而让病人失去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
他的一天不只24小时
汪忠镐的女儿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师,儿子是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医学院的麻醉医师,儿媳是同院的博士后。妻子退休后,也居住美国,妻儿们都盼着合家团聚。年近7旬的汪忠镐教授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他却心静如水:中国的许多病人需要我。他自题“花落不随流水去,鹤归自带祥云来。”聊以明志。
美国蒙特赛纳医学院血管外科主任、世界血管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乔.考伯森教授在为汪忠镐600页的论文集再版(万国学术出版社ISBN7-80003-416-6)作序时写道:“在汪教授身上,天文学所公认的一天24小时的定律似乎不能成立。要么,就是他发现了能使时间加倍甚至三倍的秘诀。当你注意到汪教授每年所做的手术的例数,所组织的国际会议,所作的客座讲演,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每年所培养的进修医师及研究生,就不得不为他充沛的精力所惊讶。他为他的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