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咨询时看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位老年脑萎缩患者出现兴奋,行为紊乱吵闹不眠,应用安眠药物无效,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不良反应多次换药。由此想到老年精神障碍的用药问题。老年期首发的精神障碍多是器质性的原因。常见的有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啊尔采默氏病,巴金森氏病等。除了躯体症状也常伴有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精神混乱状态(兴奋,吵闹,行为紊乱及睡眠障碍)。除焦虑抑郁外后面陈述的这些精神症状有时需要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当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尽量不用抗精神病药为原则,但当病人的精神障碍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健康,影响了对原发病的治疗也是应当干预的。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应本着不良反应小,低剂量的原则。因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下降,极易出现不良反应而耽误治疗。
抗精神病药大致有两大类,传统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精神病药。传统药的代表有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等。这类药的特点是服用后很容易出现类巴金森氏综合征,表现为肌肉僵硬,行走困难,肢体震颤。老年人多有脑器质性改变,对这类药非常敏感。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位老年患者便出现了上述症状且非常严重,只好让其停药。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代表药有氯氮平,但这个药由于严重的对造血,血压,血糖和心脏的影响,不作为首选。常用的有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这类药的特点是对肌张力的影响要比传统药影响小的多适合老年应用。但对肌张力的影响也不是完全没有,上述提到的老人就是服用的是新药。这类药中对肌张力影响较小的是喹硫平,可以选择。但喹硫平在开始应用时有部分人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就是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如起床很容易头晕摔倒,所以在用于初期要低剂量开始(12,5mg/天,甚至更低)。在精神科用药的个体化非常突出,同一个药有人用了疗效非常好,有人则不然。不良反应也一样。在这里侧重说了一下某一方面的不良反应,一个药物有多种不良反应,在选药是应多方面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