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中,血小板是最小的细胞,在人体发挥止血作用。血小板减少的直接表现就是容易出血,如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生产时可能出现产后出血过多或剖宫产伤口出血不止,甚至影响胎儿,导致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或新生儿颅内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怀孕后,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导致消耗增加和胎盘对血小板的收集利用增多等原因,血小板计数可以出现生理性下降,通常不会低于70×109/L,被称为“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个水平的血小板数量,一般不会出现出血表现,能顺利妊娠和分娩,产后恢复正常。
如果血小板下降低于50×109/L甚至20×109/L,则很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寿命明显缩短,从而数量显著下降。大多数患者在怀孕前血小板就减少,只是没有症状未被发现,在怀孕过程中加重,也有部分患者是怀孕后出现的。医生首先会根据症状和相关检查,排除病毒或细菌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旋杆菌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如果高度怀疑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医生会建议行骨髓穿刺检查。怀孕期间行骨髓穿刺检查风险不大,但为了避免孕妇心情紧张、害怕、疼痛以及局部麻醉药过敏等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如果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怀孕期间可以不做骨髓穿刺检查。
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应该王文生限制活动、避免外伤,避免便秘。血小板>20X109/L的无症状正常妊娠孕妇直到分娩前不需要治疗。分娩方式根据产科指征决定,不受血小板数量的影响。为了减少分娩大出血的风险,应采取措施,使正常的阴道分娩血小板计数>50X109/L,剖腹产术血小板计数>50 X109/L,但硬膜外麻醉要求血小板计数>80 X109/L。可以在产前1-2周给予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或在分娩当日输注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20x109/L的孕妇因为严重自发出血的风险较大,需要尽快治疗升高血小板水平,孕早期采用丙种球蛋白对胎儿是安全的,但糖皮质激素在妊娠前3个月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需要和医生探讨是否继续妊娠。血小板<< span="">10′109/L或有出血倾向者,以及分娩前,可以输注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但反复输注血小板产生血小板抗体将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故妊娠期间不能依赖血小板输注。新生儿可能受到母体抗血小板抗体的影响,因此应该监测血小板计数至产后2-5天血小板最低之后,血小板20′109/L或出血应给予丙种球蛋白和输注血小板。
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疾病,如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都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疾病,需要住院积极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