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大家什么是骨质疏松,大家估计会说:“这太简单了,骨质疏松就是骨头松了呗!”,是的,骨质疏松的确是骨头变得疏松了,不过这仅仅是对骨质疏松最感性的一种认识,来看看医学专业对骨质疏松是怎么定义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类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定义:首先它是骨量下降,顾名思义,骨头变轻了呗,另外,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骨头内部的微小结构也发生了破坏,以上两种原因导致骨头变脆了,在无外伤或者轻微外伤时就可以导致骨折发生,最后,最主要的一点是,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是身体某处发生了骨质疏松。
说完了骨质疏松的定义大家肯定想知道这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所以只有清楚了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生的,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它的发生。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了,对其认识也是越来越深了,目前研究的内容很多都是涉及到分子通路、信号转导等高大上的东西,这些东西还是留给我们医学工作者来看吧,还是不要拿出来伤害广大读者的脑细胞了,这里我就主要谈谈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让读者朋友们了解骨质疏松发病的原因并积极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
简单的说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就是骨骼的破坏程度超过骨骼的新生程度,人体内通过各种复杂的机制来调节这两种过程的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种平衡破坏了,也就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我们常常把人体的骨骼比作一个“银行”:每天身体制造新的骨组织,分解旧的骨组织,相当于“存钱”和“花钱”。从出生到30岁左右,人体骨量值因为存入多于花销,一路增加达到最高峰值,“银行”也就越来越富有,骨骼也越来越强壮;而30岁以后,花销速度开始大于存入,骨银行开始入不敷出吃老本,“银行”里之前存下的骨量被透支,当人体内骨量减少到一定值,身体开始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骨质疏松并不是到老年才会出现的,30岁的最高峰值是正常人的平均年龄,等你到老了才想起来关注骨质疏松的问题,那时候就已经有点晚了,所以我们常说骨质疏松是“青年埋祸,老年遭殃”,年轻时不注意往“骨银行”多存点,年老时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年龄,65岁以上的人群。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新生能力下降,骨骼的破坏程度大于新生程度,逐渐就会出现骨量减少,甚至出现骨质疏松,年龄我们是无法逆转的,但是通过年轻时及早预防并避免一些不良习惯是可以很好的延缓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
2、遗传,白种人比黄种人易患,黄种人又比黑种人易患,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易患。是不是顿时觉得作为黄种人还不错,至少比欧美那些白人好一些。
3、饮食,长期低钙高钠饮食(高盐饮食),缺乏营养。长期低钙饮食理所当然会导致体内钙减少,不利于骨骼的新生,高盐饮食还有大量的钠,会竞争性的抑止钙的吸收(机制复杂,不损耗脑细胞了)
4、消瘦,体重指数低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
5、绝经后的女性或过早闭经及因卵巢切除雌激素下降的女性。用我们专业的话来说是:雌激素缺乏导致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破骨细胞功能活跃,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凋亡, 从而使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骨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成比例地减少。
6、有酗酒、大量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熬夜等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都会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使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进而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大家看的这一条是不是感觉毛骨悚然啊,是不是觉得无缘无故都中枪了?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不是危言耸听,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影响很大,还是请大家适当的改善一下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出现“青年埋祸,老年遭殃”的悲剧。
7、药物,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大仑丁、肝素等。这是药物的副作用,机制也很复杂就不多说了。
8、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肝病等。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涉及多个学科,不仅仅是骨科的疾病,很多内科疾病都会合并骨质疏松。
9、失重,如宇航员。这个和我们关系不大,航天英雄们也不会担心这个的。
10、缺乏运动,长期室内工作缺乏日照,如长期卧床的人。这是废用性骨质疏松,生命在于运动,尽管现在PM2.5居高不下,但是保持定期的体育锻炼不仅仅是预防骨质疏松,对身体各个系统都有很大益处,这里就不罗嗦了。
总结了10条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就是想让读者朋友们清晰地认识到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并能有效地去预防,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最主要的工作是防,然后才是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