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忠告女性朋友,千万别用清凉卫生巾这类添加制剂、草本、香型等等卫生产品!清凉卫生巾用起来凉凉的感觉,是因为这个卫生巾在表层材料上添加了薄荷剂,薄荷剂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慢慢释放,从而破坏生殖器的弱酸环境,弱酸环境的破坏会使生殖器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降!用了会让月经量越来越少。
编者按: 由于市面上的清凉卫生巾产品包装上并未标注其添加成分和添加量,因此我们无从确切判断它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益或者有害的作用。本文只对添加薄荷类物质的清凉卫生巾是否对女性健康有害进行简要分析。
真相: 使用清凉卫生巾,不至于破坏阴道内的弱酸性环境,更不会导致月经量变少。只要是卫生合格的卫生巾,使用何种类型只是个人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敏感皮肤和过敏体质的女性,应当慎用添加香料和药物成分的卫生巾,以免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卫生巾的清凉感是怎么来的
“凉”通常是皮肤或粘膜对温度的感觉,然而,并非所有的“凉”感都是因为温度的改变。薄荷中含有一种叫薄荷醇(menthol)的物质,这种物质及它的一些衍生物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寒冷感受器TRPM8受体(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而实际上温度并未改变。
TRPM8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里,曾被称为“寒冷与薄荷醇受体1”(CMR1)。顾名思义,薄荷醇等化学物质能像寒冷本身一样激活这种受体,产生“冷”的感觉。TRPM8受体的激动剂除了薄荷醇,还有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Icilin” ,其产生的冷感比薄荷醇强200倍[2]。此外,芳樟醇、香茅醇、羟基香茅醛、薄荷酰胺(WS-3、WS-23)、薄荷甘油缩酮、乳酸薄荷酯等物质也是TRPM8受体的激动剂,能使之产生冷感[3]。(参见果壳问答: 为什么吃了薄荷嘴里会凉呢?这和吃冰块嘴里凉有什么区别吗?
薄荷剂会破坏阴道的弱酸性环境吗?
我们知道,阴道并不是一个无菌的环境,但其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有一定防御功能,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雌激素、阴道乳杆菌和阴道的弱酸性环境是构成阴道自净能力的三个重要环节。(详情请参阅: 我擦,我不擦 )这三个环节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被打破,阴道的防御能力便会降低,容易受到外源病原体的侵袭,导致阴道炎。
对薄荷醇的研究表明,薄荷醇本身具有一定抑菌能力,这恐怕是流言中“破坏生殖器的弱酸环境”的来源。如果薄荷醇抑制了阴道内乳杆菌的繁殖,理论上确实可能导致阴道弱酸性环境的破坏,从而让使用者容易患上阴道炎。
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薄荷醇对多数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约为0.04-0.2毫克/毫升 [4],大约可折合为40-200ppm(1ppm为一百万分之一)。而薄荷醇的凉感阈值在0.8-3ppm左右[5],要产生凉感所需的浓度远小于薄荷醇的最低抑菌浓度。如果仅仅是出于让皮肤或粘膜产生凉感的目的,局部使用的薄荷醇浓度未必能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同时,如果使用的是添加薄荷醇的卫生巾,仅仅是放置在阴道口附近,并不是置入式的卫生棉条,实际能进入阴道的薄荷醇的量更是十分微小,远达不到其最低抑菌浓度。因此,担心卫生巾中添加的微量薄荷醇会对阴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影响大概是没有必要的。
薄荷剂会导致月经量变少吗?
网上有不少说法提到,薄荷醇会进入子宫引起宫寒,导致月经异常。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关于“宫寒”的概念,现代医学中大约对应的是痛经和月经过少的症状。痛经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期分泌的前列腺素过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及血管挛缩所致(详见女生时间:姐痛的不是月经,是寂寞 )。虽然寒冷也会导致子宫平滑肌和血管收缩而可能加重痛经,但并非痛经的主要原因。
而月经过少通常是与内分泌失调,以及刮宫、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 导致子宫内膜变薄有关。一来薄荷醇并没有性激素的药理作用,不会影响内分泌,也就不会对月经产生影响。二来子宫和阴道是相对隔离的两个环境,只在经期宫颈口会微微打开以便排出宫腔内产生的月经,因此能够从卫生巾表面扩散进入宫腔的薄荷醇等化学物质微乎其微,不可能对宫内环境造成影响。
不要迷信草本卫生巾宣传的所谓功效
虽然这种清凉卫生巾不太可能对阴部健康产生危害,但是这类添加了其他成分的经期用品确实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些所谓的草本卫生巾会宣传对女性有某些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一点不可轻信。因为一方面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这些宣传的功效是实际有效的,另一方面,由于皮肤的结构致密,药物吸收有限,就算是在其他方面证明有效的药物,也不代表用在卫生巾上(这种特殊崎岖的给药方式)同样有效。
另外,对于敏感皮肤和过敏体质的女性,使用这类添加了香料和药物成分的卫生巾还要留意可能带来的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总之,清凉卫生巾的“功效”仅仅是其产生的清凉感觉对于部分使用者来说是一种舒适的体验,如何选择还看消费者自己的考量。
结论:流言粉碎。 使用清凉卫生巾,不会破坏阴道内的弱酸性环境,更不会使月经量变少,它所带来的清凉感觉对于部分使用者是一种舒适的体验,是否选择还看消费者自己的考量。
作者的话:大巴认为,此事件对于厂家的教训是,这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个护用品,还是应当谨慎添加各种药物和添加剂。对于具有争议的添加剂,应当表明其化学成分和添加量,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副作用等。这样不仅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消费者在使用时更加放心,也通过事实来避免谣言对产品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