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缺损的修复是一个系列化的治疗过程,缺损修复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整个过程而不只是最终的赝复体。
(一)术前设计及准备
1、术前颌面外科医生和修复医生一起会诊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手术范围、保留结构及手术方法。
2、手术方案确定后,修复医生为患者制取印模,并按照预定的手术方案在模型上修去相应的部分,为患者制作预成的腭护板(palatal plate)。
(二)术中腭护板的应用
上颌骨切除后,在完成止血和(或)皮片移植后,即可进行局部的敷料加压包扎,此时即需给患者戴入腭护板。
戴入腭护板的主要目的:(1)通过在腭护板上填塞碘仿纱条、敷料,对口内创面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2)保护术区创面,防止唾液和食物的污染。(3)帮助进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减少瘢痕挛缩,减轻面部畸形。
(三)术后暂时阻塞器(interim obturator)的戴用
1、术后1―2周,取下腭护板清洁创面。
2、将腭护板改制为暂时性阻塞器。通常采用自凝树脂逐层在腭护板式义齿上方,在患者口内直接成形,使进入缺损腔的阻塞器部分与缺损区组织完全适合。
3、戴用过程中,可因局部瘢痕收缩产生不适,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磨改或衬垫。
(四)永久性修复体(definitive obturator prosthesis)的戴用
手术后3个月左右,缺损区的创面已基本愈合,炎症已消失,周围组织趋于稳定,此时即应为患者制作永久性修复体,恢复患者丧失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恢复患者的面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