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趾间关节炎是常见的足踝外科疾病,拇外翻、锤状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可导致足趾间关节炎的出现,导致趾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趾间关节融合术,趾间关节成形术以及趾间关节置换术。
尽管关节融合术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并且缓解疼痛,但是由于关节活动的丧失会对患者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也有学者指出趾间关节成形术在缓解疼痛、稳定性以及保留关节活动等方面的优势。趾间关节置换术用于趾间关节关节炎的患者,这一技术的实施取决于患者骨、皮肤以及软组织的条件,以及相邻关节的情况。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假体置换技术的提高,趾间关节置换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知和推广。
开展足人工趾间关节置换术以来,我科室共进行足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术50例,所用假体为Swanson人工趾间关节,共随访患者44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严重疼痛着为1%,中度疼痛者为4%,轻微疼痛者为28%,无疼痛者为67%。术前平均趾间关节活动度为38°,术后平均趾间关节活动度为29°。
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100%的患者可以自理,对日常生活无影响。93%的患者可进行跑跳等部分活动。患者满意率达95%。
足人工趾间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治疗足趾间关节炎,缓解疼痛,保留关节活动度,短期随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Swanson人工趾间关节置换术对足趾间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会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吸收,假体周围骨硬化,假体疼痛,假体脱位等并发症,Lin等学者报道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约为7%。Swanson报道了假体周围疼痛的发生率约为2%。有报道指出假体吸收的发生率为12%,假体周围骨硬化的发生率为78%,但并不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在我院进行的44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但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给予保守治疗。1例患者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再次进行了足趾间关节融合术,没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研究结果显示,Swanson人工趾间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的趾间关节融合术和趾间关节成形术,并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