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Brewitt将干眼症定义为:是由于外眼的天然功能和保护机制的障碍,导致瞬目时泪膜不稳定的一种眼表疾病。Sjögren(1933)将眼干、口干和关节痛三联症统称为Sjögren综合征。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多见。
一、分类
1、简单干眼症(SDE):血循环不含自身抗体。
2、自身免疫性干眼症,但不是Sjögren综合征。
3、干眼症合并有Sjögren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
德国:>40岁,患病率23%;
瑞典:55~72岁,患病率15%;
日本:病人筛查,17%;
哥本哈根:30~60岁,11%;
美国:>65岁,15%有症状,2.2% Schirmer 试验阳性;
澳洲:>40岁,10.8%,16.3%,8.6%,1.5%及7.4%;
加拿大:28.7%(13517人),男:女 1:46,戴接触镜50.1%;
中国:约2.7% 。刘莹等:眼科门诊患者,患病率为32.1%,男:女为1:4。
三、泪液产生与调节
1、神经调节;
2、激素调节;
雄激素:调节睑板腺向泪膜分泌油脂,控制泪腺退行性变及炎症反应。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甲状腺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
四、泪膜的组成和作用
由内向外:黏液层、水样层及脂质层;
最近证明:外层脂质层下层为水-黏液凝胶层。
1、黏液层
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多糖被,提供眼表的亲水性,使泪液能均匀分布,厚约30μm。
2、水样层
由泪腺和副泪腺在激素和神经调控下分泌;
为角膜提供营养、氧气,清除上皮碎屑、毒性物质及异物;
含有许多生长因子:EGF、TGF-α、HGF。
3、脂质层
由睑板腺分泌,防止泪液蒸发、增强泪膜稳定性、屈光作用;
办公室综合征:与脂质层变薄有关。
五、眼表整体功能:
1、正常菌群及天然屏障;
2、溶菌酶等抑菌、溶菌物质;
3、速泪膜更新。
六、干眼的病因
I、泪膜形成不良
1、水样层改变:
①、分泌减少:疾病、外伤;
②、蒸发过快:脂质层缺乏。
2、脂质层缺乏:睑板腺功能障碍疾病,雄激素有关。
3、黏液层缺乏:杯状细胞受损、Vit A缺乏疾病、防腐剂。
II、泪膜蒸发过快及细胞分布异常
1、脂质层形成及分布不良;
2、睑内外翻、睑缘异常、甲亢、角膜疾病等。
III、全身病
1、胶原性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红斑狼疮、 Sjögren综合征
2、其他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结膜炎、皮肤黏膜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IV、全身用药
噻嗪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苯磺胺药、抗帕金森药、抗组胺药及抗高血压药等。
V、干眼症与眼表炎性疾病
1、Sjögren综合征:外分泌腺炎性浸,CD4阳性T,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接触,导致泪腺破坏。
2、干眼与过敏:杯状细胞破坏。
3、干眼与结膜炎:破坏杯状细胞、长期应用抗菌素和激素。
4、干眼与睑缘炎:睑板腺及皮脂腺破坏,泪液成分改变,蒸发过快。
5、干眼与眼药:防腐剂导致毒性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