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与“祛邪”是中医学常用的术语,是指中医在治疗中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法则。“正”是指正气,是人体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而言,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邪”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正和邪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由正邪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决定。《素问》中所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充分说明了正邪之间的关系。邪胜则病进,正胜则病退。因此,治病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邪去正复,向有利于疾病痊愈的方向转化。
扶正,即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采用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并配合恰当的营养及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然修复能力,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适用于正虚邪不盛,以正虚为主的病证。临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补法。
祛邪,就是使用攻逐邪气的药物,或运用针灸、推拿、手术等其他疗法,祛除病邪,以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临床可根据邪实的不同情况,分别运用发汗、攻下、消导、化瘀、涌吐、祛湿、祛风等治法。
扶正与祛邪并用,是指对正气已虚,邪气盛实疾病的治则。此时,单纯攻邪,则更伤正气;单纯扶正,则又恐留邪。故需扶正与祛邪同时兼施,临床可根据具体病情,或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或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或先扶正,后祛其邪;或先祛邪,然后扶正,灵活运用。
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法则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双方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所占的地位,从而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同时在运用扶正与祛邪的原则时,还应注意,扶正须防留邪;祛邪不要伤正。故在祛邪的同时,必须考虑病人正气虚损的情况。同样在扶正时,也要考虑邪气的盛衰。这样才能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