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世界上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慢性肾脏病患者。其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
慢性肾脏病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肾脏损害等。在我国主要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较为常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慢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大多数患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疲劳、乏力,眼睑颜面浮肿,下肢水肿,尿中大量泡沫,夜尿增多等表现。当出现如上症状时,特别是多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即时或定期至医院检查。
慢性肾病一般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患者在漫长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和亲属应积极配合肾病专科医生治疗,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具体防治措施有:
㈠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限制盐的摄入。水肿明显时应限制每日饮水量。肾功能受损时,建议优质低蛋白、高钙低磷饮食。
㈡积极治疗基础病:对于原发性原发性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性肾脏病,必要时应遵医嘱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肾脏损害,首先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
㈢严格控制高血压: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降压达标,是逆转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选具有肾脏保护和减少尿蛋白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降压,同时应善于
㈣有效降低蛋白尿,纠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㈤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宜藏而不宜泄,所以肾系疾病多见虚性证候。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脏病发生与发展的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正虚乃是由外邪侵袭,饮食劳倦,或久病耗伤等,导致正气受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之虚,甚及五脏受累。正虚致气血水运行不利,酿生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之邪。正虚邪实二者相互胶着,致使慢性肾病迁延难愈。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根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针对患者临床证候特点,或益气养阴,或渗利水湿,或攻逐水饮,或祛瘀化浊,侧重不同,辨证用药。临床上常用茯苓、泽泻、车前子、苍术、薏苡仁等渗利水湿;黄芪、党参、山药、生地等益气养阴;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等补益肝肾;全蝎、僵蚕等祛风通络;金樱子、芡实、五味子、龙骨、牡蛎等收敛固涩。
同时还可配合针炙、穴位注射疗法,多以水分、气海、三焦俞、足三里为主穴,配肺俞、合谷、脾俞、肾俞、阴陵泉等。实证为主时多用泻法,一般不灸;虚证为主宜调补脾肾,多用补法。还有应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中药足浴药浴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尚有磁疗腰部、循经推拿、拔罐外敷等多种辅助治疗手段。
中医学历来认为疾病的治疗与转归与患者自身的调摄与养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倡医患相结合的治病模式。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止过食肥甘、醇酒炙埂⑿晾贝碳ぶ罚蛭饫嗍澄锛自鍪担柚推寡字⒉摹澳谌取辈灰紫耍⒔徊郊又兀埂澳谌取弊伞澳诨稹被颉盎鸲尽保陨硖宀徊剿鹕恕6浜故澄镆蛞姿鹕似⑽秆羝灿Ρ苊馐秤谩M庇Σ握詹煌膊〉奶厥庖螅扇〔煌常缏陨龉δ懿蝗撸Σ扇∮胖实偷鞍滓撑浜媳匦璋被幔桓呒匮⒒颊撸Ρ苊飧呒氐氖卟嘶蛩取;箍筛莶煌膊⊙∮貌煌沉埔┥拧H纾孩佘蜍叻30g,红枣15枚,赤豆30g,粳米60克。将红枣、赤豆、粳米,加水煮沸后,用中火煨熟,调入茯苓粉。有健脾渗湿,利尿消肿之效。适用于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②海带25克,猪排骨500克,精制油、料酒、葱花、姜末等适量。排骨先翻炒,再加入清水煮至排骨熟烂,加入海带,继续小火煮10分钟。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肾病综合征,见有水肿少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此外尚有黑鱼冬瓜汤、砂仁蒸鲫鱼等等。
动静结合
慢性肾脏病通常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一般都要求病人休息,特别是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而实际上单纯的静养,对疾病的康复不利,这是由于病人普遍存在气滞血瘀的情况。故病情稳定的患者应该坚持锻炼,以促进脏腑气血的运行流动,从而促进气血流通,使受损肾脏得以修复,且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外邪侵袭的能力,避免病情加重。但运动也不能过度,以免伤气耗液,加重病情。较为适宜的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每日早晚坚持,活动时间视体力强弱与身体状态而定,同时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调畅情志
中医治疗疾病历来十分重视情志因素。五志过极可伤及五脏,“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由于慢性肾脏病的病程迁延难愈,病情复杂,患者易形成悲观、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加重病情。而调畅情志,放松心情,可以使气机舒畅,肝脾调和,宁心醒脾,也有利于气血经脉的通畅,疾病的康复。所以,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要强调调畅情志,愉悦身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就能更好地协助药物治疗使疾病更好更快地康复。
预防外感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正气亏虚,机体抗病能力减弱,极易发生外感,而外邪侵袭又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因此,预防外感致病对于防治慢性肾脏病十分重要。首先,患者应注意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注意保暖,作息规律。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定时通风换气。并通过适当运动提高抗病能力。对于体虚易感者,还可以口服玉屏风口服液,以益气固表。
总之,慢性肾脏病的中医防治原则是以扶正祛邪为根本,即补益肺脾肾、调整肾中阴阳,兼以通利膀胱,清泄湿浊。但是,由于其病因多种多样,病症表现不尽相同,证候特点也不同。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施治,调摄养护亦须辩证调养,做到审证求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防治慢性肾脏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