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单纯消灭癌细胞吗?回答当然不是,要想治疗癌症,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改变“癌状态”,改变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或许有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的疑问:“中医药真的能抗癌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据有关调查显示:70-80%的癌症患者服用中药。中医药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古书中,早就有关于癌症的认识,《黄帝内经》中就对癌症有了认识,提出了一些肿瘤病名,如昔瘤、筋瘤、肠覃、石瘕、积聚、膈等,并对这些疾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首提“癌”,字,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当然,古代也有很多关于癌症的治疗的医案。在《孟河费氏医案》中曾记载了一个医案。讲的是广西巡抚张丹叔的事情,张巡抚当时得了“噎嗝”,就是现在的食管癌,饮食不进,胸腹疼痛,请费大夫诊治,脉诊后,费大夫考虑了气液皆虚,肝阳夹痰阻胃,气失降令。处方:参须、北沙参、白芍、牡蛎、酒黄连、吴茱萸、陈皮、制半夏、麦冬、炒竹茹。上方服用10付后,病情好转,胸腹疼痛大减,饮食渐进。上方加减后,又服用10付,食欲更好,已能正常进食。后来,因生气加食油腻太多,病情复发,最后不治!这个医案讲的非常详细,特别在康复阶段,一定要避免情绪的变化和饮食的情况,不然,就可能半途而废。
说到《孟河费氏医案》,就需要说说孟河镇和著名医家费伯雄。孟河镇在常州城西北,离扬子江南岸不远,因有孟河而成镇。19世纪中叶,中国医学在南方的一个流派――孟河医派从这里产生。当日,小小孟河镇,名医云集,诸科咸备,据地方志上说,到孟河镇来求治疾病,“江船如织,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由于医学的带动,全镇各业繁荣经济富裕,这种医学与社会经济的联动,几乎仅见于孟河一地。清史稿对孟河医学亦有记载,史家从孟河医学中特选费伯雄作传,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作为孟河医派的领袖,费伯雄曾先后两次奉帝国的征召,前往北京,为当朝皇太后和皇帝治病。费伯雄的医学专长是治疗虚劳,而这时候帝国皇帝与他统治的国家似乎患了同样的疾病。费伯雄理解的医学要义是“平稳醇正”,这是他一生的医学思想与风格。费伯雄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能神奇”。“平淡之法”,即是对身体不刺激,不对立,不征服,在一种完全顺从身体的变化之下展开对疾病的治疗。这种理念非常符合癌症的临床治疗。费伯雄活到80岁,在孟河镇由门人们举办的八十寿诞上,他向众人作了永别性的致辞后,于该年秋风乍起时平静逝世。他在江南的医学声望,由他的孙子费绳甫继承。
解放后,早在50年代国内学者就已开始了中医药治疗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初期临床研究主要从名老中医的治验及民间的单、验、偏方开始。60年代通过临床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发现临床用药多采用清热解毒药为主,因此,开始对清热解毒药抗肿瘤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促进了临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观察。70年代由于献方、挖掘、整理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偏方中大量应用了地方性草药,开阔了肿瘤辨治的思路,一些有苗头的中药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如喜树、白英、长春花、麝香、蟾酥等,从临床和实验均得到了验证。70年代末,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诊治肿瘤出现了飞跃性发展,偏方、中药筛选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祛邪抗癌药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中药抗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有了起步。临床中,从注重寻找抗癌药物、抗癌偏方的研究,转入对辨证论治的重新评价和重视,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肿瘤研究步入正轨。80年代,中医肿瘤研究进入更全面、更系统的阶段。其一是医家们在总结前人及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开阔了探索的思路。其二受现代肿瘤学发展的影响,开始全面探索中医抗癌的内在机制,中医肿瘤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三,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促进了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进一步发展。90年代以后,中医肿瘤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医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验证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到作用,明确了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在采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转移复发、抗肿瘤多药耐药、中药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干预及对放、化疗减毒增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癌症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我曾接诊过很多这样的病例,有位老先生,刚退休,就患了淋巴瘤患者,开始单纯化疗效果不太理想,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达到痊愈,康复期坚持服用中药,目前已健康生活12年。北京昌平的一位农民患者,肺癌手术后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目前也健康生存7年。还有,山西的一位80岁的老人,确诊晚期肺癌,采用中医药治疗后,病情控制,到目前存活3年。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病例,说明了中医药不仅能抗癌,而且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减轻或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其他功能。②维护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③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在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解决消化系统反应、防治周围神经毒性、减轻放射性炎症等,均取得确切的疗效。④促进肿瘤患者手术后康复,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⑤抑制或稳定肿瘤发展,实现“带瘤生存”。⑥中药外用控制癌性疼痛:我们研制中药外用镇痛贴,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率达83.3%。
伴随着现代实验肿瘤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肿瘤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已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方法深入探讨中医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从目前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抗癌主要有以下作用机理:①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② 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诱导分化和/ 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③ 逆转耐药性;④ 抗微管作用;⑤ 抑制拓扑异构酶;⑥ 增进机体免疫功能;⑦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⑧ 其他途径:如:苦马豆素是高尔基复合体内α- 甘露糖酶Ⅱ抑制剂;番荔枝内酯作用于线粒体,干扰能量代谢;茶多酚为抗氧化剂;当归属植物能干扰和拮抗促癌剂的作用 。
传统医学认为对于身体的必要尊重与顺从。当疾病作为某种征候出现时,传统 医学总是从身体整体上,将疾病视为身体的自然反应,通过对脉络和脏腑关系的清理,从而以一种顺应身体变化的方式,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这种认识在癌症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谈到癌症,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种子和土壤的关系。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一方面,植物的正常生长要靠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优良的种子,如果土壤与种子等各种条件都非常适宜,那么就茁壮成长,否则,土壤好,但种子不好当然生长不好;土壤不好,优良品种也没有用,最后还是长不好。另一方面,不同的土壤条件,就是同样的种子,最终生长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含义。
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无数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就像一粒粒种子,正常情况下,这些种子因为有合适的土壤环境、充足的营养,得以正常成长,形成身体所需要的细胞,顺利完成人体新陈代谢,新的细胞取代了衰老的细胞,这样保持着我们生命的延续。
其实,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它们是同源而生的不同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体任何癌症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就像一颗种子。肿瘤体积的长大就是由于细胞不断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两个分裂为四个,四个分裂为八个……),数目增多而形成的。由此可见,身体内癌细胞需要不断的生长,达到一定的数目后,才能够被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所发现(一个厘米大小的肿瘤大约含有109个癌细胞)。而癌细胞在身体内要想不断的生长,就需要适合它的体内环境和条件,比如营养物质、激素、各种元素、调解信号传递、基因调控等,这些条件如果不理想或不合适,癌细胞生长也就受到限制。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内从一个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到形成109个癌细胞大小肿瘤,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一般大约在15-20年的时间。说明癌症患者之所以出现癌细胞的生长,首先在于体内环境即土壤条件在很长以前就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导致癌细胞的产生,同时,在很长的时间中,由于长期不良的刺激,体内环境的持续恶化,使体内土壤条件更适合癌细胞快速生长,这样,癌细胞就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癌症就发生了!
所以,防治癌症的关键在于及时改变原来已经适合癌细胞生长的体内环境即土壤条件。如果没有能很好地纠正这种体内环境的污染,那么再怎么治疗也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在临床中常常遇见这样的病人,病灶很小,手术切除也及时,术后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化疗或放疗,但是癌细胞却“疯狂的生长和扩散着”,此时身体内流动的血液中几乎都充满了癌细胞,并扩散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提示患者此时此刻身体的这块土壤是十分有利于癌细胞这样的种子生长的。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呢?关键在于我们常常忽视这样一种情况,在采用各种治疗的同时,我们更在意的癌细胞,而忽略了保护我们的体内环境,这些治疗虽然暂时控制了癌细胞的增长,同时,导致了体内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为癌细胞的“死灰复燃”创造了更好的土壤条件。反之,有的癌症病人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医学上已经失去了任何治疗的可能性,但是病人的癌细胞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迅速发展,甚至还会奇迹般的出现癌肿块越来越小,最后直至消失。这是否提示这一病人此时此刻患者体内的土壤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不利于癌细胞这样的种子生长,于是才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癌自愈”现象。
治癌四要素:改善土壤,培育良种,铲除毒根,维持稳态。防治癌症,这四方面缺一不可!现代医学的贡献在于消瘤,即铲除毒根方面,而S视了其要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