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是全球和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随着我国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诊断手段的广泛应用,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现率逐年增长。这类肺内微小结节的可能诊断多样,良性者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瘤等;而恶性者则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同时,一些最初的良性病变,在一定时间之后也有可能转化为恶性。
据人群大样本统计,直径大于1cm的肺内单发小结节,恶性病变占到一半以上,即使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结节,恶性病变也占到1/3强。肺部微小结节的临床与最终病理诊断之间的误诊率达1/3(34.7%),而肺部微小结节的误诊率更是高达2/3(62.9%)。
单纯的影像学检查难以获取明确病理诊断,而积极的开胸探查手术又创伤巨大,令人难以接受,因而目前绝大多数肺部微小结节患者都选择定期复查。这种方法最大的“利”在于避免了手术创伤,但同时“弊”也显而易见:每隔数月即要进行肿瘤标记物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数百至数千元,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带来明显的经济负担;
“身体内有一个性质不明的肿瘤,一旦恶变后果不堪”,因发现肺部微小结节而处在观察期内的患者往往有此类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着患者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再则,如果该病灶确为恶性病变,则随访的数月时间会否令患者丧失宝贵的早期手术时机,影响患者的预后,难以明确。要知道,早期肺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达到70%-80%,而晚期肺癌则在10%以下。
近十年来电视胸腔镜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发展和普及,经电视胸腔镜技术,通过2-3个仅1cm左右大小的微创切口,即可完成对肺内结节病灶的全面探查和完整切除。如果是良性病变,在诊治的同时又去除了患者的心头之患,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是恶性病变,则可立即按肺癌根治手术的原则进行治疗,避免了延误。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效果同于传统开胸手术,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肺内(微)小结节病变的诊疗策略。大手术的创伤、病人对于大手术的恐惧、长期随访的风险以及由此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都可迎刃而解。
这些数据和事实严正地告诉我们,为了正确的早期诊治肺部微小结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减少肺癌的发病率,改善肺癌的治疗效果,通过适当的科普宣教,使人群对体检时无意发现的肺内微小结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早期诊治是十分必要的;而胸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给肺部微小结节的早期诊治和科普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