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训导三阶段康复技术,是富有哲理、符合自然法则的方法。
哲理,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起指引作用的根本原理和智慧。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用进废退”,以及人们常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矫枉过正”等等,都是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新生的概念,是指导人生的根本原理。
在神经训导三阶段康复方法中,尽管在方法的长期发展中,并没有认识到方法是在哲理指导下逐渐发展形成的,而是根据功能康复的需要,逐渐添加方法、根据方法研制设备,待发展基本成熟之后,反过来通过分析才认识到的。发现在神经训导所有的康复方法中,均是在哲理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进废退”原理:在三阶段方法中,坚持的“尽早找到用脑支配肢体主动运动的方法,才能恢复脑的功能”的指导思路,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用进废退”原理,而且是导引患者进行用脑支配肢体的主动运动,效果应该更好。
(2) “超越性目标-动力源泉”原理:“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采用,如国家的“五年规划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等等,均充分体现了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的人生哲理。在神经训导三个阶段的康复训练中,均为在设立了超越性目标的基础上,应用循经导络六步法中医导引术,导引、鼓舞患者通过不断超越逐渐增高的目标,开发潜能、重建程序和重塑运动模式的。因此,神经训导康复方法,不是简单的主动运动训练,而是在导引术应用下,通过营造没有危险的危急状态、言语激励和鼓舞、以及抗阻不断超越目标的强化主动运动,从而更有利于神经潜能的开发和利用。
(3)“不破不立”原理:在原有模式(或习惯)不去除的情况下,新模式的建立则非常困难。一个旧的习惯不改正,则无从谈起良好习惯的建立。在矫正异常运动模式的过程中,在禁止和限制患者行走、即在破除旧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脑潜能开发和运动程序重建的训练。进入运动模式重塑阶段,则在能够有效限制肢体运动中异常关节活动装置的辅助下,进行正常步态重塑的训练,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实现了在“破”的同时,从基础做起,逐步建立起“新”的正常步态的训练过程,故获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4)“阴平阳秘、和为贵”原理:祖国医学用“阴阳”的对立统一,强调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平衡协调, 概括了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阐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对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原有“稳态”被打破,故出现运动等功能的一系列障碍。三阶段方法中的循经导络六步法中医导引术,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开发脑腑潜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有学者认为,神经训导康复方法的作用,可能与通过“通经活络、开发脑腑潜能的训练后,增加了体内的“负熵流”,使之恢复了机体的“内稳态机制”有关。
2、三阶段方法符合“主体-知识主体―功能主体”功能转变的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又称自然法则,是存在于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只要条件具备,这种规律就会重复发挥作用。
人作为使用方法的主体,通过学习学会了方法,但这并不等于实际功能,尚需通过实际应用,才能使用方法去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正如前文述及的武功大师学武到应用的过程,也如一支有十万士兵的军队,他们进行了体能训练,学会了枪炮操作和排兵布阵知识,同样需要实际训练、即军演,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变成实际技战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都遵循着“主体人-学习了方法的人-实际应用方法的人”的功能转化过程,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将方法转变成功能的内在自然规律。
神经训导康复方法,是在人体内部发生的“将方法转变成功能”的过程。主体是脑细胞、即三阶段方法中第一阶段训练的主要目标。通过潜能开发方法,动员起新的脑细胞并启用备用传导通路。使这些细胞学会支配肢体运动的方法,则是三阶段方法中的第二阶段,运用运动程序重建技术,使这些新动员起来的脑细胞、以及未死亡的脑细胞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使之学会协调有序工作的方法。而后,通过第三阶段的运动模式重塑训练、即实际应用性训练,把前期的训练成果转化成支配肢体运动的实际能力。遵循了从“细胞启用、学会方法到实际应用”三要素过程的内在规律,只要方法得当,适应证选择合适、训练时间符合要求,即应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另一方面,尽管自然规律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用智慧和方法,通过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之发生有利于人体的变化或稳定性,即“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主观能动性”。神经训导三阶段方法中,针对“重症、认知严重障碍和低意识状态的患者,制定的“早期站立、行走恢复”康复原则,则符合这一法则,通过潜能开发、站立和步行等训练,使重症患者在使用中学习方法、开发潜能,使一些普通方法不能进行主动运动训练、难以恢复功能的患者,能够进行需要的训练并有利于功能恢复。
3、辩证施治、形成围绕三阶段方法的个体性康复原则。
为提高神经训导康复方法的临床效果,围绕三阶段方法,形成了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和方案。通过详尽的功能评估,找出主要的障碍点(如导致划圈步态的原因,有时只是因为腓骨长短肌的失神经支配),确定最终康复目标、康复原则、治疗方案和实施流程(医师、治疗师、地点和时间)。在康复原则方面,对于病后尚未下床活动或是虽然已经形成了异常运动模式,但经评估预计采用神经训导康复技术能较好恢复功能的患者,采用典型的三阶段康复原则,严格按照每阶段的要求进行训练;对于只是个别部位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评估预计能较快恢复功能的患者,采用非典型的三阶段康复原则,即在主要问题获得解决后,较快进入第三阶段的治疗;对于严重功能障碍、年老体弱或伴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采用“早期站立、行走恢复”的康复原则进行治疗。如果为小儿脑瘫患者,则为“早期站立、行走发育” 康复原则,系在进行下肢潜能开发等训练的同时,应用异常步态矫正减重步行训练装置进行步行辅助训练,以期尽快开发脑的潜能,多有较好恢复脑支配肢体自主运动的能力。
此外,对老年重症患者,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放弃部分功能较难恢复部位的治疗,恢复对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帮助的功能。如一侧上肢和一侧下肢功能障碍相比,因为上肢功能较难恢复,可将上肢保护于功能位,先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而且,一侧上肢功能正常,尚可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但是,如果仅一侧下肢功能正常,则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一侧下肢功能恢复和足外翻功能恢复相比,足外翻功能恢复相对较难,可佩戴足托矫正足外翻,使之不影响下肢整体行走功能的恢复。因为,双下肢能站立和行走,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4、三阶段康复方法的疗程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在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每阶段一个月的治疗时间,能基本满足患者阶段康复目标的治疗需求。但对重症或病程长久的患者,则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实际上,3个月一疗程尚不能满足损伤脑功能恢复的时间需求。因为,动物的脑建立功能所需要的时间,与动物的进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建立功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则越短。人是高等进化动物,出生后1年左右才能行走。而羊、鹿等动物,出生后数分钟即能奔跑。3个月一疗程的康复训练,是按照“医院-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康复原则,以及医院床位、家庭经济负担和人力资源限制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已经形成异常运动模式的患者,先在医院康复中心治疗一个疗程,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此时,患者的功能恢复多会进入较慢的平台期。在教会患者自我训练的基本康复方法后,出院回到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训练,而后回归家庭进行自我锻炼。半年或1年后,再回到医院康复中心,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使患者的康复过程相对经济、家庭负担轻、床位占用时间短,并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5、 配合方法应用的设备,是保证方法疗效的有效工具。
设备是保证方法规范化应用、拓宽方法应用范围、增加方法效果、降低劳动强度的有效工具。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发明于上世纪中叶的康复方法,如:Bobath、Rood、Brunnstrom、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MRP(Motor Relearning Program)等,所需设备除了PT床、平衡杠和Bobath球之外,均为手法操作,不需要其他设备。
现有的临床应用的康复设备,绝大多数为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针对症状设计。比如针对足下垂设计的站立床,针对肌肉、关节粘连设计的CPM装置,针对没有行走能力的患者设计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等等。很显然,虽然这些设备在某些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从恢复脑功能的角度看,因不符合主动运动促进脑可塑性变化的机制,其作用甚微,但能起到恢复脑功能康复训练前的预备训练的作用。
神经训导康复训练设备,无论是潜能开发、运动程序重建和运动模式重塑训练设备,还是循经导络神经训导康复训练机器人和循经导络一对多自动训练系统,均为针对方法的临床应用设计。如潜能开发设备,在设备减重和保护功能的作用下,可使体重大、症状重、认知障碍,以及低意识状态的患者进行自主、辅助或强迫主动运动等训练,明显拓宽了方法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方法的规范应用和效果的提高,并能有效减轻治疗师的劳动强度,尤其是自动化神经训导康复训练设备,则更具有该方面的优势。
6、恢复CNS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康复过程,是个系统工程。
恢复脑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我认为不同于身体部位损伤和病变的治疗过程,因为身体部位病变的治疗,是整体中个别部位修理或替换的过程。正如一辆汽车的电池或轮胎坏了,在更换新电池或修补破损的轮胎之后,汽车又能完好如初的行驶。又如肝破裂了,通过手术修补止血或部分肝叶切除,愈合后功能恢复,可以回归工作岗位。一侧肾脏患了癌症可手术摘除,创口愈合后,会自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人骨折了,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复位固定,休息一段时间,待骨折愈合后,稍加锻炼一般均能恢复原有功能。如果早期康复介入,则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并能起到促进愈合和缩短病程的作用。
但是,恢复脑损伤后丧失的运动功能就不一样了,不但要修复损伤的脑,而且要恢复脑支配躯体和器官的能力。因此,相对于身体器官和局部的功能恢复,恢复脑损伤后的功能,是自身功能恢复基础上的“用”和“被用”的关系。脑用自身功能去支配身体部位和器官,身体部位和器官则是在脑的支配下工作。在恢复脑功能的过程中,既要恢复脑自身的功能,又要恢复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的功能。所以,脑功能的恢复是个系统工程。而且,就脑功能而言,既要恢复个体细胞的功能,又要恢复细胞间协同工作的能力。比如一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首先要恢复损伤脑细胞的功能或训练其他脑组织代偿其功能,而后恢复新老细胞间的协调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恢复它们实际支配肢体运动的能力。此外,肢体本身的功能也需要恢复,比如肌肉和关节的粘连、畸形(如足下垂、内翻)等等,最终才能恢复躯体在脑支配下,去完成脑想要做的事情。因此,脑功能的康复过程,是在手术、药物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应用包括康复方法和医学工程技术在内的众多方法,使一个残疾人恢复成有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的人,可以说是一项塑人工程,也是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医学学科。
总之,神经训导三阶段康复方法,是富有哲理、符合自然法则的科学方法,也是各种神经训导康复技术交叉融合、综合一体化应用的具体体现。我想,随着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增多、研究的不断深入、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设备种类和质量的不断创新和提高,最终会得到完善化发展,并对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