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发展心理学对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成功地建立并维持人际所需的十大技能分别是:有趣、参照、互利、修复、即时创作和共同创造、我们-自我、回忆往事、维系、联合、认同。葛斯汀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将正常儿童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每一级都象征儿童分享的新一层经验,每个阶段又包含了4个层次,每个层次象征在每个阶段中分享方式的重大突破。这样的分期模式,显然极端简化了人生中会体验到的无数情境,但这个模式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架构,成为“人际发展介入”(RDI)的基础。
6级水平及特点。
24个阶段及特点。
调适阶段(从出生~6个月):婴儿渐渐能够在掌握互动经验的过程中,充当更加主动的参与者。
情感调谐:与成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是此阶段婴儿的注意力中心。
社会参照:观察成人的脸部表情,来取得认同与安全感。
分享兴奋:从父母引进的新奇刺激中获得大量兴奋。
简易游戏:了解与享受简单的社交游戏规则。
互动学习阶段(6个月~1岁):儿童已具备了担任经验分享互动伙伴的能力。
基本架构:喜欢一步步学习经验分享活动的规则与角色。
变化与趣味:此时的幼儿最喜欢大人在社交活动中加入各种有趣的变化。
互动舞步课程:在同步的活动中,扮演搭档的角色。
一起动作:仔细观察,调控自己的动作,配合搭档。
即兴变化与共同创造阶段(1岁~1岁半):儿童具有了调整自己、避免互动协调失衡的能力,开始理解即兴互动不断地共同加入变化:在流畅谐调的活动中,喜欢双方共同加入的新奇变化。
流畅的过渡转换:以搭档的角色,享受并参与将―连串的活动转换成流畅的动作流程。
即兴动作:参与活动,与搭档一起不断地调整规则、 转换角色,继续保持双方配合的流畅。
共同创造:发展出新的活动,双方一起公平地制订主题、规则。
分享外部世界阶段(1岁半~2岁半):儿童开始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进入了分享内心世界的过渡期。
分享知觉:随着共同对某个外在刺激的知觉,喜欢藉着视觉和语言分享情感。
观点取替:主动寻求比较、对照不同的认知。
独特的反应:分享独特的反应成为共同瞩目的经验焦点。
添加想像:分享额外的想像元素,详细说明感受到的事物,成为共同瞩目的经验焦点。
分享内心世界阶段(2岁半~4岁):儿童能分辨出人们的外部表现可能和内在的真实感受不同,同伴在他们的想象世界中成为重要的合作对象。
分享想法:透过与社交搭档间的想法结合,从中获得乐趣。
欣赏差异:社交搭档在游戏或对话中加入不同的想法与主题,增加刺激。
内在与外在世界:能分辨内在与外在反应的不同,以及了解内在的反应比外在的更加重要。
心智的重要性:能了解思考方式、感受与想法是经验分享的重要元素。
连接自己与他人阶段(4岁以后):儿童习得了与他人互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了心理理论能力,开始建构独特的自我概念,对同伴情谊和所属团体产生极大的兴趣。
独特的自我:为了更清楚地定义出自我的轮廓,将自己与他人做联想。
团体的归属感:具备不同团体的成员资格成为其自我认同的重要部分。
伙伴与玩伴:基于共同的兴趣、活动与过去经验,珍惜友伴的情谊。
历久不衰的友谊:重视建立在相互信任与照顾的亲密友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