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风湿热(acute rheumatic fever,ARF)是一种继发于A组链球菌感染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系统性疾病。尽管其可累及机体多个部位,但几乎所有临床表现都可完全消失。心脏瓣膜受损(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是重要例外,在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持续存在。
流行病学:
ARF主要发生于5-14岁的儿童,少见于青少年,罕见于大于30岁的成人。相反的,ARF复发在青少年中相对常见。RHD则不同,常见于25-40岁的患者。ARF无性别倾向,但RHD更常见于女性,其发生率可为男性的两倍。
临床表现:
A组链球菌感染后至出现ARF临床症状约有3周左右(1-5周)的潜伏期。舞蹈病和无痛性心脏炎是例外,潜伏期可长达6个月。尽管部分患者可说出前期咽痛病史,但多数的前期A组链球菌感染是亚临床的,仅能靠链球菌抗体试验进行确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多关节炎(发生于60-75%患者)和心脏炎(50-60%)。ARF患者的舞蹈病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变化较大,波动于2-30%。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近来罕见,发生于小于5%的报道。
心脏受累:
高达60%的ARF患者可进展为RHD。心内膜、心包或心肌均可受累。瓣膜损害是风湿性心脏炎的标志。几乎均会累及二尖瓣,有时和主动脉瓣合并受累,单独的主动脉瓣受累罕见。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损害常继发于左侧瓣膜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早期瓣膜受损导致反流。在接下来的年月里,多因反复发生的瓣叶增厚、瘢痕形成、钙化,可导致瓣膜狭窄。因此,在新发病例中心脏炎的特征性表现为二尖瓣反流,有时伴有主动脉瓣反流。心肌的炎症可影响心脏电传导途径,导致PR间期延长(I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罕见的更高的阻滞)和第一心音减弱。
RHD患者在其瓣膜病变进展为心功能衰竭前常数年无症状。此外,尤其是在资源贫乏的地区,往往难以做出ARF的诊断,所以儿童、青少年及年轻的成年人可能患了RHD但却并不知情。这些病例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听诊对于无症状的RHD患者来说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RHD高患病率的人群,在学龄儿童中筛查超声心动图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得益于便携式超声心动图的技术发展和基于UCG诊断RHD的指南的统一。尽管基于超声心动图做出了RHD的诊断后应开启二级预防治疗,但该临界RHD的临床意义尚未明确。
关节受累:
ARF的最常见关节受累形式是关节炎,即炎症的客观证据,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常大于一个关节的累及(即多关节炎)。典型多关节炎为游走性的,数小时可从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关节。ARF几乎均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和肘关节最为常见,且多为非对称性。疼痛剧烈且常导致功能障碍,应用抗炎药物可好转。
轻微关节受累亦相对常见,澳大利亚诊断指南中其被认为是高危人群的最常见潜在症状,但在著书此时这尚为纳入Jones分类标准。无客观关节炎证据的关节痛常和游走性多关节炎一样累及大关节。在一些人群中,亦可见到无菌性单关节炎,这可能与在游走性多关节炎出现前早期的抗炎药物介入有关。
ARF的关节症状对水杨酸类和其他NSAIDs药物反应良好。事实上,加用水杨酸类药物后关节受累症状仍持续1-2天的关节受累很有可能非ARF所致。
舞蹈病:
小舞蹈病发生时常缺乏其他临床症状,在A组链球菌感染后有较长的潜伏期,且多见于女性。舞蹈病样运动常累及头部(造成特征性的舌刻板样活动)和上肢(第448章)。这些症状可泛化也可局限于一侧肢体(偏侧舞蹈病)。在轻症患者中,只有详细的检查才能发现,然而在大多数严重病例中,受累患者难以生活自理。常同时伴有情绪不稳和强迫特质,这些持续时间可长于舞蹈病样运动(常6周恢复,但也可持续6个月)。
皮肤表现:
ARF的典型皮疹是环形红斑(第24章),起始为粉红斑,中央正常伴匍形向外扩展的边缘。皮疹易消散,在检查者面前时隐时现。多发于躯干部,部分在肢端,但几乎从不累及面部。
皮下结节为无痛的活动度良好的皮下小团块(0.5-50px),位于骨突表面,尤其是手、足、肘、枕骨,偶见于椎骨。它们多为迟发的症状,起病后2-3周出现,持续数天至3周,多与心脏炎相关。
其他表现:
大多数ARF患者会出现发热,但在单纯的舞蹈病中少见。尽管高热(>39℃)为其特点,但低热也非罕见。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多数患者中亦可升高。
前驱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除了舞蹈病和早期心脏炎这两种数月后才出现的症状外,前驱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是做出ARF诊断的基础。鉴于多数病例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阴性,因此需要血清学证据。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抗DNA酶B(ADB)滴度为最常见的血清学试验。条件允许应在当地人群中检测无近期A组链球菌感染的年龄特异性参考值。
确定诊断:
鉴于无明确的确诊检查,ARF的诊断依赖于一组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前驱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同时需排除其他诊断。这个不确定性致使T. Duckett Jones博士在1944年提出了一系列的分类标准(接下来称之为Jones分类标准)。现有的诊断指南是WHO修订的1992年Jones标准,但需注意的是其他指南,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在ARF高危人群中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
表381-2:
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基于1992年修订的Jones标准)。
诊断分类:
标准:
1、初次发作的风湿热。a
2、两条主要临床标准或一条主要临床标准和两条次要临床标准加既往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3、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风湿热复发。
4、两条主要临床标准或一条主要临床标准和两条次要临床标准加既往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5、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风湿热复发。b
6、两条次要临床标准加既往A组链球菌感染的依据。c
7、风湿性舞蹈病,隐匿性发作风湿性心脏炎。b
8、一条主要临床标准或既往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9、风湿性心脏病慢性瓣膜损害(即患者首次出现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混合性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d
主要临床标准:
1、心脏炎。
2、多关节炎。
3、舞蹈病。
4、环形红斑。
5、皮下结节。
次要临床标准:
1、临床:发热,关节痛。
2、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或白细胞计数升高e。
3、心电图:P-R间期延长。
4、既往45天内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5、ASO或其他链球菌抗体升高。
6、咽拭子培养阳性。
7、A组链球菌的快速抗原检测试验。
8、近期猩红热。
a患者可表现为多关节炎(或仅表现为多关节痛/单关节炎)和严重的(3个或更多)其他次要临床标准,伴有近期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部分此类患者会发展为风湿热。应谨慎地将它们纳为“拟诊风湿热”病例(一旦排除了其他诊断)并建议其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这些患者需严密随访并常规检查心脏。这种谨慎的策略尤其适用于高患病率地区的易患人群。b应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c部分反复发作患者可能符合该诊断。d应排除先天性心脏病。e修订的1992年Jones标准未将白细胞升高作为次要标准(但确实包括CRP升高),并且未将近期猩红热病史作为近期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表381-3:
拟诊风湿热患者检查推荐:
适用于所有患者:
1、白细胞计数。
2、红细胞沉降率。
3、C-反应蛋白。
4、血培养(若发热)。
5、心电图(若有P-R间期延长或其他节律异常,2周后复查,若仍异常2个月后复查)。
6、胸片(若有心脏炎的临床或超声心动图证据)。
7、超声心动图(有正常应1个月后复查)。
8、咽拭子(最好在抗生素使用前)――A组链球菌培养。
9、抗链球菌血清学:条件允许应测定ASO和ADB滴度(首次未确诊10-14天后重复)。
替代诊断的检测,基于临床特征:
1、可疑心脏炎患者反复血培养。
2、可疑感染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穿刺抽液(显微镜学和培养)。
3、舞蹈病样运动患者查血清铜、铜蓝蛋白、ANA及毒物筛查。
4、虫媒病毒、自身免疫及反应性关节炎患者查血清学和自身免疫标志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