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外科医生会不会觉得通过控制机械臂遥控完成外科手术只是个幻想?而且他所看到的是三维立体放大的真实手术视野,使用的是我们常规手术类似的器械,他还可以不在病床旁而在远方操作。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为现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
2000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台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2006年生产出第二代机器人,它除了有3D视野,还可放大10-15倍,清楚地看到病变。时隔3年,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问世,它的视野更清晰,机械臂的器械更加灵活,可以使手臂旋转维度增加到360度。医生用双手和双脚控制着每一个切开、分离、止血、缝扎、打结等动作,就像在操纵一台游戏机,精细而准确,而病人术后只会留下几个不到25px的微创小切口。
数十年来,微创一直是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已经给外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微创手术的概念往往局限于“腔镜”技术,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问世,则进一步拓宽了微创手术的范畴,代表了现代微创手术的最高技术和前沿水平。与此同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也是当今全球唯一获得FDA批准应用于外科临床治疗的智能机器人微创手术系统。它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及成像系统。医生控制台远离患者所处的无菌区域,主刀医生通过双手和双脚来控制器械和高清摄像头,完成一系列的手术操作;床旁机械臂系统位于患者床边,主要为机械臂及摄像臂提供支撑,助手在床旁机械臂系统边工作,主要职责是更换手术器械及摄像镜头,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成像系统则为高分辨率3D镜头,10倍以上的放大倍率,提供给术者比开放手术更为清晰精确的视野。
目前,全球共有3000余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使用,但目前还是以美国本国市场为主,装机2200余台,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区医院也配备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欧洲则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甚至在取得FDA认证之前就已经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全球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也于2000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医院完成。自2006年解放军总医院引入我国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其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已有4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投入使用,北京市在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内的四所大型医院装机使用。
那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多大能耐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达芬奇机器人可以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在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就已经完成了22000余例手术,其中仅2015年当年就完成11445例,约等于前几年完成所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数量的总和,而且装机速度和手术数量还在快速增加。几乎所有能用微创技术完成的手术都可以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来完成,并且相对于以往“腔镜”微创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不仅具有诸多优点如在不减少安全性的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伤口美观、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还具有其本身独特的优势,如其配备的三维立体10-15倍放大视野及7向旋转的器械臂可以方便术者在以往显露及操作困难部位进行精细手术操作。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达芬奇机器人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由于机器人系统本身缺少缺少触觉反馈,导致手术中无法像开放手术一样可以通过手来把控评估病变质地,同时,术者无法感知机械臂的力度。
既然达芬奇机器人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目前在国内尚无法广泛开展应用呢?主要还是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达芬奇最新一代系统国内价格在2500 万人民币左右,这其中除了主机费用外,主要是耗材较贵,还包括税费、培训费、临床技术支持等。如果将这一成本平均分摊到每台手术上,将要比传统开放手术的成本高出几万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相关费用目前尚未纳入我国医保报销范围内。这一经济压力限制了达芬奇机器人在我国的推广,但因其具有的卓越性能使它仍有极为强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综合来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优势明显,能够帮助医生完成大部分高难度的手术操作,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其在价格成本、专利技术等方面的门槛也将会随着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逐渐降低甚至消失。随着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的逐渐推广应用,以及不久的将来国产机器人的问世,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手术红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