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十大最常见的眼后段疾病之一。在上很多患者就该病向我提了很多问题,在此我把有关中浆的一些问题集中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什么样的人易患“中浆”?
中浆患者中A型行为特征者比较常见, A型性格主要为急躁、个性强、易冲动、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和过分的追求成功感,喜欢争强好胜等特点,这部分人群易发生中浆的原因是体内的激素含量比常人高。同样道理,中浆还多见于工作压力大而且需要长时间注视电脑的白领阶层,他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此时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发病。其它高危因素还包括抽烟、酗酒、应用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自身免疫病、高血压、肾上腺肿瘤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约占全部患者的80%,发病年龄多在30-50之间,20%-40%的患者发病累及双侧眼。
二、得了中浆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者轻度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降低;由于黄斑区浆液性脱离导致患者远视性屈光改变。(图1)
三.、得了中浆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简称“荧光造影”)是确诊中浆的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图3)。中浆典型的荧光造影表现是病变区域一个或多个荧光素渗漏点, 随造影过程表现为墨渍或冒烟状渗漏扩大,造影晚期在视网膜脱离区形成淡淡的盘状高荧光。慢性中浆患者可不表现为典型的荧光素渗漏点,代之以后极部视网膜弥漫的视网膜上皮脱色素或色素沉着引起的窗样透见荧光或色素遮蔽荧光,在此基础上有些患者合并存在荧光素渗漏点。
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可动态监测疾病发展、量化评估治疗反应。目前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浆的诊断,脉络膜血管造影针对病因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精确定位异常脉络膜血管,以指导PDT光动力治疗。
四、得了中浆可以自己恢复吗?
多数中浆患者急性发病后4~6个月自行好转,视力多可恢复正常,所以,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视物变形、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异常等视功能改变可持续存在。少数患者病程迁延持续6个月以上。病变区域弥漫性RPE失代偿者,则定义为慢性中浆。这部分患者病变多较严重,常伴有永久性视力下降。长期迁延不愈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甚至导致永久视力丧失。中浆患者首次发病后,约30%~50%可再次复发。10%患者可复发3次以上。反复发病或迁延不愈者可损伤视功能,导致中心视力、对比敏感度、色觉等视功能异常,约5%患者视功能严重受损。
五、中浆是否需要治疗?
基于中浆属于自限性疾病这一认识,很多眼科医生奉行的中浆治疗策略是采用保守疗法。一种情况是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一种情况是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B1、路丁、地巴唑、肌酐等“安慰剂”治疗。由于中浆的自限性,这些治疗似乎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对于保守治疗,多数患者于患病4~6个月后自行好转,但必须强调,中浆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者,将可能发生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其中5%的患者甚至视力严重受损。
既往中浆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激光光凝治疗。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用于中浆的临床研究后发现,中浆患者病灶对应处脉络膜血管通透性过高,引发局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对中浆病理基础的本质的认识。所以,目前的观点是,中浆发病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和渗漏所致,而激光光凝不能解决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渗漏,因此治疗后仍有不少患者复发。除此之外,对于黄斑正中央区(中心凹下或黄斑无血管区以内)的病变采用激光将导致视力严重丧失。对于采用激光治疗的患者,还可能引起旁中心暗点甚至损伤Bruch膜导致CNV形成。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浆获得成功,其机制为PDT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网栓塞,从而阻止了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渗漏。 虽然部分中浆的临床过程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较长的病程仍将产生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如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建议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对比以往的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降低光敏剂剂量的PDT治疗中浆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这是我们目前对中浆治疗的基本观点。
中浆的其他治疗还包括减少患者应激因素,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血压,减少血液中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浓度等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有尝试采用微脉冲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治疗。但迄今这些方法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