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表皮源性肿瘤,常位于鞍区,起源于胚胎发育时颅咽管所经过的路径,在小儿原发鞍区肿瘤中,约占60%以上。
颅咽管瘤病理分为两类: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ACP)与鳞状乳头型咽管瘤(SPCP)。其中小儿多见为釉质上皮型,而成人大多为鳞状乳头型。虽然WHO分类中将颅咽管瘤定位良性肿瘤,但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ACP)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多,极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时间。
颅咽管瘤的治疗一直是小儿神经外科领域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其病变部位毗邻下丘脑、垂体、视神经等重要的结构,同时该肿瘤形态大小多样、常伴有钙化,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粘连紧密,甚至侵袭入三脑室及下丘脑,视交叉及周围重要血管,导致手术难度大,预后差,复发率高。
任何颅咽管瘤手术前均需行鞍区MRI和CT扫描,了解钙化、囊变及累及部位等,以帮助选择手术入路和决定切除程度。对适合全切条件的患者来说,要争取首次手术时全切肿瘤。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手术入路有额下入路,额部前纵裂入路、翼点入路、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等,上述入路多根据颅咽管瘤不同临床解剖分型而选择。对于肿瘤侵袭视路、三脑室、下丘脑或体积巨大累及多个部位全切困难者,应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予以术后放疗。但在婴幼儿患者中,各种方式的全切都可能给患儿带来下丘脑损害,且复发率高。
张玉琪教授作为国内颅咽管瘤研究的领军人物,经2000多例的成功病例,认为手术切除辅以术后放疗,能取得较满意疗效。
对于术后放疗时机,有学者建议术后早期放疗,有学者建议特别对于小儿患者应采取“等-看”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放疗并发症。我们研究表明,只要条件允许,肿瘤全切后早期予以放疗,5年无瘤生存率为83%,10年无瘤生存率为70%;而未全切者术后予以放疗者5 年无瘤生存率为71%,10年无瘤生存率为36%;而未全切者术后未早期放疗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