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美容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年轻化和轮廓调整。然而,随着注射病例数量的快速增加,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并发症也被广受关注。由于注射本身的创伤,以及透明质酸在组织内的占位效应,产生注射局部发红、肿胀、胀痛、瘙痒、瘀血都属正常反应,一般无须特殊治疗,1-2周即可完全消退。
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后0-2d,主要表现为矫正不足、矫正过度、填充材料位置不当、表面不平整等。预防措施:应熟悉各种透明质酸填充材料的性质,合理地选择适当粒径大小或黏稠度的产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对于皮肤过于松弛,或皮肤较薄、弹性不佳的患者,应谨慎应用。
注射后出现血管危象是最为严重的即刻不良反应。近年来,因注射而产生血管栓塞,造成皮肤坏死,甚至失明的病例逐渐增多,因此,值得特别讨论。血管危象的产生,可以是透明质酸直接注射到血管内而产生的栓塞,也可以是由于局部注射材料过量产生的血管挤压。
一般来说,注射后出现血管损伤的前提条件有:
(1)组织血供丰富;
(2)实质组织受损;
(3)局部压力急剧升高。钝针不容易刺破血管,是较为安全的选择。但钝针也并非绝对安全,若注射物过多,局部张力过大,血管难以滑动,即使是钝针也可能刺破血管。
局部冷敷的作用是可以使血管收缩,针不易进入血管,从而降低注射物进入血管的可能。肾上腺素可以使局部血管强烈收缩,同样可以避免针刺入血管,但使用时应注意高血压等禁忌证。
选择合适的注射层次尤为重要,常用的注射层次有真皮中至深层、皮下组织、骨膜上;术者应根据填充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填充效果,选择合适的注射层次,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一般遵守“宁深勿浅、宁少勿多”的原则;注射后按摩均匀,适当制动,可以选择物理制动一透明胶带黏贴在注射部位表面(鼻唇沟),以及注射肉毒毒素来减少肌肉活动(额纹、皱眉纹等)。
一 般来说,注射泪槽、睑下沟时,层次应在眶下缘骨膜上;眶颧区(俗称“苹果肌”)注射应在骨膜上,以避开眶下动脉;鼻唇沟注射时,鼻棘水平以上应选择骨膜 上,鼻棘水平以下应在皮下浅层,以避开面动脉;颏部注射可选择骨膜上和皮下脂肪层来塑造立体感;额部注射应在骨膜上或皮下浅层,避开颞浅动静脉和颞中静 脉;
鼻部注射应选择骨膜上,以免损伤鼻背筋膜内血管。每次注射前都必须空针回抽,判断是否在血管外。注射剂量:一次量不宜过大,应少量多次 注射;注射力量也不能过大,应尽可能轻柔推注。当患者突然出现放射性疼痛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出现血管损伤;若出血较多时,也应怀疑是否损伤了血管;此时, 应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点反复推注。
血管栓塞的典型表现是疼痛和皮肤颜色改变,可出现皮肤苍白、花斑或呈青紫色。所以,注射时医师应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血管栓塞现象,一旦出现,应予以局部热敷扩张血管,给予类固醇激素、低分子肝素钠和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及丹参、罂粟碱活血等治疗;
对个别严重的病例,应用高压氧舱挽救缺血、缺氧的组织,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明确为透明质酸引起,应立即在注射部位注入透明质酸酶,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来预防感染。一旦出现或怀疑有眼动脉栓塞的征兆时,应及时请眼科医师会诊,及时发现,早期处理。
总之,虽然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但若发生,后果通常较为严重,所以,更应引起重视。目前在临床上可供使用的注射材料种类、品牌繁多,每一种注射材料都有其相对特殊的并发症风险,注射要求往往也不同。在每一次注射前,都应明确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详细询问病史,排除禁忌证,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选择合适的注射材料,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避免绝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